电动自行车新规!7年后修订,必须戴头盔!

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 在北京,这很快可能不再是个人选择,而是法律要求。 2025年9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这是该条例自2018年实施以来的首次重大修订。 新规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强制要求驾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违者将面临处罚。 这一变化背后,是电动自行车事故中颅脑损伤高发的严峻现实。 数据显示,近八成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原颅脑损伤,而一顶合格头盔能降低70%到80%的严重脑损伤风险。

电动自行车新规!7年后修订,必须戴头盔!-有驾

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这次修订,可不是小打小闹。 从2018年到现在,7年过去了,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和使用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老百姓日常出行依赖它,外卖、快递等行业也离不开它。 问题也随之而来:交通事故增多、乱停乱放、充电火灾频发。 市司法局局长崔杨指出,交通安全与市民需求、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完善法规。

新规把安全要求覆盖到了电动自行车的整个生命周期。 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停放、充电,每个环节都有具体规定。 比如,电动自行车和电池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经过强制性认证。 对于老旧的电池,规定超过5年的要进行安全性评估,不合格就得停用或更换。 电池回收也有了新要求,生产销售者得提供回收服务,鼓励以旧换新。

电动自行车新规!7年后修订,必须戴头盔!-有驾

这次修订把电动自行车载人的年龄限制从12岁以下调整到了16岁以下。 更重要的是,驾乘人员都必须戴头盔。 数据说话:近八成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是颅脑损伤,而戴头盔能降低70%到80%的严重脑损伤风险。 以前这只是倡导,现在成了强制,违反的话可能被警告或罚款10到50元。

新规明确禁止了一些危险行为,比如改装电动机、电池,拆除限速装置,加装车篷等。 骑行时也不能逆行、看手机、双手离把。 这些行为现在都有法可依,违规就要受罚。 目的是减少因危险操作引发的事故。

电动自行车新规!7年后修订,必须戴头盔!-有驾

对于外卖、快递等行业的电动自行车,新规要求发放专用号牌。 如果车辆转用或停用,得办理变更登记。 平台企业也有责任,制定算法时要考虑骑手的安全,合理设定配送时间和路线。 还得定期审核算法,保障从业人员安全。

停车设施方面,新规强调以配套建设为主,公共建筑和住宅区都要配建停车和充电设施。 充电安全是重点,禁止携带电池进入居住建筑。 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单位要负安全责任。 市人大还建议把充电设施纳入基础设施规划。

电动自行车新规!7年后修订,必须戴头盔!-有驾

登记管理更便民了。 行驶证和号牌有效期10年,可以延期。 办理登记可以网上进行,增设办理点,简化程序,推行带牌销售。 这些措施让市民办证更方便。

新规还加强了电池管理。 要求电池生产商和销售商建立回收体系,确保废旧电池不会随意丢弃造成污染。 同时,鼓励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活动,促进电池的循环利用。

在骑行规则方面,新规细化了许多内容。 比如,未经批准不得占用道路开展竞技性、规模性骑行活动。 这是为了防止群体性事件影响交通秩序。 同时,要求交管部门及时更新交通标志,提醒限速、禁行等规定。

对于共享电动自行车,新规将其纳入行业监管范围。 经营者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车辆的维护、检查和使用规范。 目的是避免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损坏严重的问题重演。

充电设施的安全监管责任也明确了。 物业服务企业和其他管理单位要定期巡查充电设施,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如果设施无法修复或存在风险,必须组织升级改造。

在执法方面,新规强调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有关部门会运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执法效率,比如通过电子眼监控违规行为。 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让骑行人自觉遵守法规。

新规对个人骑行行为也有具体要求。 驾驶电动自行车时不得浏览电子设备,如看手机导航或接电话。 这旨在减少分心驾驶导致的事故。 违者将面临相应处罚。

对于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特殊非机动车,新规保留了登记管理制度。 这些车辆上路前必须取得牌证,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登记服务。

新规还关注了非机动车停车秩序。 要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内的单位维护停车秩序,防止车辆堵塞通道。 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电池安全方面,新规禁止在居住建筑内充电。 这是室内充电易引发火灾。 建议使用室外专用充电桩,或公共充电设施,确保安全。

新规的实施将分步骤进行。 市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制定配套规定,细化执法标准。 确保法规落地后,能够迅速执行,不会出现空档期。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电动自行车时要注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新规要求销售商明示产品认证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安全选择。 同时,提醒用户定期检查车辆状态,避免使用改装件。

新规还涉及非机动车的报废管理。 对于达到使用年限或严重损坏的车辆,要求及时清理。 市人大建议由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理,避免个人随意丢弃。

总体来看,这次修订覆盖了非机动车管理的方方面面。 从生产到报废,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目的是构建一个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保护骑行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