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源 | 奔驰官方
作者 | 孙雅楠
编辑 | 苏鹏
2023年的慕尼黑车展上,CLA级概念车初次亮相。两年之后,它的量产版本终于在中国开启预售。
奔驰全新纯电CLA(下称CLA)面世的时间点很微妙。2025年的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至五成,奔驰才让CLA以纯电身份姗姗来迟,却正逢中国车企集体转向纯电的节点。
也可以说,中国市场已经建立起纯电心智,对于CLA是利好,可以直接用产品力和品牌力去竞争,无需再去“教育”市场。
从配置表看,CLA尽量把中国用户最看重的点一次性补齐:800V平台、866km长续航(CLTC工况)、辅助驾驶系统、高通8295芯片……中国车企发布会上耳熟能详的配置它都有。
而作为豪华品牌中,CLA更是带来了独有的卖点,比如奔驰自研的MB.OS系统、虚拟助手,以及同级唯一标配的电动两挡变速箱。
CLA作为奔驰电动战略第一车,最关键的任务其实是“自证”。这家在燃油领域当之无愧的豪华品牌,要证明自己在电动化、乃至智能化赛道上,并没有落后。
奔驰显然不再满足于象征性入局。CLA超长续航版预售价25.9万元、超长续航领智版预售价29.9万元,价格拉进了头部新势力正面竞争的区间。
但奔驰的野心不止于此。CLA只是MMA平台的第一款量产车,明年还会有加长轴距的纯电GLC、VAN.EA纯电架构平台等。
奔驰的电动产品攻势才刚刚开场。
图片来源:网络
史上最智能的奔驰
CLA承载着奔驰对电动化的最新理解。
中国车企向纯电过渡时,宣传的重点一定有能效和续航,而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拥有标杆级的表现。
其量产搭载了源自VISION EQXX能效概念车的科技,如800伏电气架构、EDU电驱单元、多源热泵等。
基于MMA平台,CLA采用了800V高压架构,支持最高320千瓦快充,10分钟就能补能370公里。
奔驰还设计出全球首款专为降低能耗而生的变速箱。简单来说,动力通过犬牙式离合器(1挡)或多片式离合器(2挡)传递至车轮时,系统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电池电量、驾驶表现等参数实时调整换挡点,能让电机在90%以上的工况下保持高效运行。
同时,CLA运用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的负极由石墨和氧化硅混合而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所以,CLA使用的85千瓦时电池能实现866公里(CLTC工况)的续航,能耗低至10.9kWh/百公里。
这种能耗与续航得到了测试证明:在高环条件下,身披伪装、非最佳空气动力学状态的CLA实测里程1071km,百公里电耗8.26kWh。当CLA全程按照法定最高120km/h时速恒速行驶,实测里程依然长达572km。
不过,CLA真正的亮点则在智能化。
作为“史上最智能的奔驰”,CLA是首款搭载奔驰自研的MB.OS的量产车,这意味着奔驰具备了整车软件随时OTA更新的能力。
CLA的交互系统内置奔驰虚拟助手,经过豆包大模型和思必驰语音技术的赋能,奔驰虚拟助手不仅能理解语音,还能识别情绪,用户难过时它会给出安慰。奔驰和中国团队的合作,让语音交互的反应速度做到0.2秒唤醒、0.8秒执行,命令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7%。
图片来源:奔驰官方
辅助驾驶同样是重头戏。CLA配备了豪华品牌中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由奔驰和Momenta中国团队联合开发。
硬件包括10个摄像头、5个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搭载Orin X芯片和端到端大模型,不依赖高精地图,能够在城市、郊区、高速公路等多种路况下实现驾驶辅助。特别是限速路段,系统会主动减速,避免了辅助驾驶无视规则的尴尬。
不过,至少L2级辅助驾驶,奔驰的逻辑是“人依然是驾驶的核心”。当用户主动操作时,辅助驾驶系统会逐步让渡控制权,而不是抢夺方向盘。系统是被杜绝与驾驶员“博弈”的。
在设计层面,奔驰也想强调新鲜感。全新纯电CLA是首款国产且加长的CLA级车型,车长达到4763mm,轴距更达2830mm。相较于标准轴距车型,轴距增加了40mm,后排座垫长度增加10mm。前后备箱容积超500L。这都是贴合中国用户对大空间的喜好。
图片来源:奔驰官方
CLA配备了142颗可独立点亮的LED星徽格栅,车主上下车时,灯光会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欢迎”或“送别”,延伸豪华感的延伸,也融入了情绪价值。
安全方面,奔驰坚持严格标准。CLA标配11个安全气囊,包括同级独有的前排中央气囊和同级罕有的前排膝部气囊。其零部件测试温度区间覆盖零下35到零上90摄氏度,在严苛的高温与低温环境中,气囊都能正常展开。
CLA要证明什么
全新CLA的意义,不只是展现产品力,而是要让市场和用户相信“奔驰在新能源时代没有掉队”。
“全新CLA开启了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几年在中国最强大的产品和技术攻势。”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佟欧福这样说。对于奔驰而言,中国已经不仅是最大市场,更是电动化、智能化的前沿阵地。
因此,足够自信的CLA的预售价区间落在25-30万元区间,压到了热门车蔚来 ET5T、小米 SU7 Max 的腹地,和常青树Model 3 只差2万元左右。
不过,866km的续航、10.9kWh/百公里的电耗,都已超过上述竞品,足够让CLA自信与新势力交战
CLA最要证明的,其实是智能能力。辅助驾驶、智能座舱、OTA能力,这些在新势力车中已成为标配,奔驰也必须在这些方面展示竞争力。
CLA搭载的MB.OS架构、AI赋能的奔驰虚拟助手、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体现了奔驰在智能化上的积累。特别是与Momenta共创的辅助驾驶系统,针对中国复杂道路场景进行了优化,也融入了奔驰的特色,是奔驰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适配。
可以看见的是,在CLA身上,不管是中国消费者在意的空间、纯电市场要求的续航和能耗,还是新能源浪潮的电动化与智能化,CLA都交出了不错的答卷——这也只是奔驰自证的开始。
CLA只是“第一枪”,奔驰的电动产品还在路上,但CLA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后续车型的节奏和信心。

明年,加长轴距的纯电GLC、VAN.EA纯电架构平台等都将亮相。
其实,奔驰不仅有后续车型,还有丰富的技术储备:线控转向、新型太阳能涂层、神经形态计算、全新逆变器和In-Drive 制动系统等技术都是为电动转型做的准备。
其中,神经形态计算能让使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数据处理能耗降低90%;新型太阳能涂层可以在北京光照条件下,每年为车辆多增加1.4万公里续航。
在自动驾驶技术层面,奔驰的DRIVE PILOT驾驶领航系统是全球首个获得国际认证并量产的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配备该系统的S级轿车、纯电EQS3已在德国、美国等地上市交付。同时,奔驰成为首个同时获准在京开展L4级城市和高快速路测试的国际汽车品牌。
短期,奔驰的辅助驾驶要做得足够稳定,长期,则要向更高阶的无人驾驶迈进。
回到眼下,CLA的真正价值在于让人看到,此时的奔驰并非还是电动转型潮的“追赶者”。通过CLA,奔驰把能效、智能、安全、豪华一次性对齐新势力,甚至在部分领域有了独家优势。
CLA是奔驰重新讲述自己的一次机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