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升油箱的比亚迪秦PLUS DM-i,居然比凯美瑞还大?
你没看错。一辆定位紧凑型轿车的新能源车,油箱容量不仅碾压同级燃油车,甚至把雅阁、凯美瑞这些中型车甩在身后。而这样的车,还不止一款。越来越多的插混和增程车型,油箱正悄悄变大,有些甚至逼近90升——这已经不是“混动”,简直是“油电双修”的极限操作。
我开着刚上市的2025款比亚迪秦PLUS DM-i跑了一圈高速,满电满油出发,表显续航直接飙到2100公里。这不是实验室数据,是实实在在能跑出来的数字。但更让我惊讶的,是它那个65升的大油箱——比我的老款凯美瑞还多出5升。新能源车的“汽油味”,真的越来越浓了。
油箱变大,不是倒退,是算出来的“最优解”
很多人一听“油箱变大”,第一反应是:这不是走回头路吗?电动化不是要减油吗?
但如果你真开过几款混动车,就会明白:大油箱,恰恰是解决续航焦虑最直接、最有效的物理方案。
我试驾过2019年的理想ONE,当时它的油箱是45升,纯电+燃油综合续航大概1000公里出头。而现在2025款理想L8,油箱涨到65升,续航直接冲上1400公里。油箱大了44.4%,续航却不止翻倍——这背后是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发动机热效率优化、整车轻量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混动系统越来越聪明。像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亏电油耗能做到百公里3升以内,相当于一箱油能跑2000多公里。这不是“油车思维”,而是用油的效率做到了极致。
大油箱背后,是空间布局的“乾坤大挪移”
你可能会问:电池占地方,油箱也变大,它们是怎么共存的?
这就要说到新能源车设计的“隐藏技能”了。
过去电池体积大、密度低,挤占了油箱空间。但现在,三电技术进步让电池更薄、更小、更高效。比如宁德时代的骁遥电池,同样电量下体积缩小15%以上。这就腾出了空间,让车企可以把油箱做得更大。
我在拆解图上看到,比亚迪海豹06 DM-i的油箱就巧妙地布置在后悬架之间,几乎不侵占后备箱和乘坐空间。而像魏牌蓝山那种79升的大油箱,甚至接近宝马X5的水平——要知道,X5可是中大型SUV。
这不是简单的“堆料”,而是整车工程能力的体现。 谁能把电池、油箱、动力系统塞得更合理,谁就能在续航和空间上赢得用户。
试驾实感:混动车省不省油,全看你怎么开
说到底,大油箱只是“硬件”,真正决定油耗的,是你怎么用。
我有个朋友买了一台吉利银河L6,60升油箱,理论上能跑1800公里。但他常年不充电,当油车开,结果亏电油耗飙到7L/100km,比同级燃油车还费油。这就像给智能手机配了个快充头,你却一直用5V1A充电器,怪谁?
亏电油耗,是混动车最容易被忽视的核心指标。
它指的是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既要驱动车辆,又要发电,这时候的油耗。很多车型宣传“百公里3.8L”,那是油电混合工况下的理想值。一旦电池见底,油耗可能直接翻倍。
我在市区拥堵路段试过“纯电模式”:安静、平顺,基本不用油。但一上高速,系统自动切换“混动模式”,发动机介入更频繁,油耗也会升高。这时候,如果你提前充满电,纯电跑个80公里,再用油电混合,整体油耗能压到4L以内。
所以,混动车省不省油,70%靠习惯,30%靠技术。
竞品对比:谁才是“续航王”?
我们拉几款热门车型对比一下,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长途利器”。
车型 油箱容积 纯电续航(CLTC) 综合续航 亏电油耗
比亚迪秦PLUS DM-i 65L 120km 2100km 3.8L/100km
吉利银河L6 60L 125km 1300km 4.5L/100km
理想L7 65L 210km 1400km 7.6L/100km(增程)
丰田凯美瑞燃油版 60L — 900km 6.0L/100km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消费者报道》统计
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比亚迪和吉利的插混车,虽然油箱大,但亏电油耗极低,综合续航反而更长。而理想L7虽然油箱也不小,但作为增程车,发动机不直接驱动,高速油耗偏高。
这说明什么?
插混(PHEV)在高速工况下效率更高,增程(EREV)在城市更省电。选哪种,取决于你的用车场景。
如果你经常跑长途,比亚迪宋PLUS DM-i、汉DM-i这类插混SUV更合适,油箱50升起步,亏电油耗低,一箱油轻松跑1500公里。
如果你主要在城市通勤,理想、问界这类增程车更舒服,纯电续航长,充电频率低。
用户真实反馈:有人爱不释手,有人后悔没充电
我在车友群做了个小调研,发现混动车主的体验两极分化。
一位别克GL8陆尚PHEV车主说:“73升油箱,比燃油版还大,跑长途再也不用频繁加油了。关键是,市区用电,一公里才几分钱,省下的油钱一年就够充电费了。”
但也有车主吐槽:“买了腾势D9 DM-i,宣传2000公里续航,结果我从不充电,油耗比燃油车还高。后来才知道,动力电池长期亏电,会加速电池衰减,现在纯电续航只剩80公里了。”
这提醒我们:混动车不是“不用管”的车,它需要你养成充电习惯。 否则,不仅费油,还伤电池。
未来趋势:油箱还会更大吗?
短期看,大油箱仍是主流。毕竟充电桩还没普及到每个角落,跨省出行还是油最方便。
但长期看,随着4C超充技术普及,像宁德时代骁遥电池能做到“充电10分钟,补能280公里”,纯电续航400公里以上的增程车会越来越多。当充电比加油还快,油箱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
不过,在那之前,大油箱+低亏电油耗的组合,依然是最稳妥的过渡方案。
写在最后:理性选择,别被“续航数字”绑架
油箱变大,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是技术倒退。
它反映了消费者对续航的真实需求,也体现了车企在电动化路径上的务实态度。
但我想提醒各位车友:别只看综合续航数字,更要关注亏电油耗、充电便利性、日常使用场景。
你是经常跑长途?还是主要城市代步?
你家有没有充电桩?
你愿意养成充电习惯吗?
这些问题,比“油箱多大”更重要。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
如果你买混动车,你会为了多跑500公里,愿意多加10升油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PS:下次试驾,我打算挑战一次“一箱油从北京跑到上海”,全程不充电,看看实际油耗到底多少。老铁们有啥建议?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