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已经卷疯,欧拉却不谈参数谈“修仙”,这套打法你看懂了吗?

讲真,最近的车圈发布会,已经不能当正经商业活动看了,得当成大型行为艺术现场。就比如前两天欧拉这个,整了个什么“自然美学设计品鉴会”,发布了一台叫欧拉5的新车。好家伙,请了一堆艺术家,全程不聊续航,不聊智驾,大谈特谈什么“源于自然·生于都市”,什么“全曲面车身”,什么“留白座舱”。

车圈已经卷疯,欧拉却不谈参数谈“修仙”,这套打法你看懂了吗?-有驾

我当时就一个感觉:不装了,摊牌了。当所有人都卷价格卷配置卷到快要道心破碎的时候,欧ラ选择当场飞升,直接开始卷玄学了。这已经不是在造车了,这是在修仙。他们试图告诉你,我这个车,它不是工业品,它是一个“都市自然生命体”,是你的“情感出行搭子”。翻译一下就是,兄弟,别跟我谈钱,伤感情,来,感受一下这个道法自然。

车圈已经卷疯,欧拉却不谈参数谈“修仙”,这套打法你看懂了吗?-有驾

这套逻辑,在如今这个汽车市场,简直就是一股泥石流里的清流,或者说,是一群正在进行血腥巷战的士兵里,突然出现一个开始打坐念经的圣僧。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现在的车圈,到底是个什么竞争环境?它不是你好我好的存量市场,它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前有比亚迪秦L把价格打到地板以下十八层,后有小米SU7端着流量的加特林疯狂扫射,蔚来的乐道更是重量级,直接把桌子都给你掀了,说十五万的SUV也能换电。这简直就是地狱!大家都在用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打法,拼的就是谁先扛不住。

在这种背景下,你再看欧拉5的操作,就特别魔幻。当别人在拼刺刀的时候,它在干嘛?它在研究车身上的曲线要达到G3级别,精度1微米,是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当别人在强调800V快充多牛逼的时候,它在跟你聊车灯的设计灵感是“水滴悬于叶尖、将坠未坠”的瞬间。

车圈已经卷疯,欧拉却不谈参数谈“修仙”,这套打法你看懂了吗?-有驾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或者说,众人皆醒我独醉的癫狂。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场景:两军交战,杀声震天,所有人都杀红了眼。突然,一方的将军不指挥了,他跑到阵前,开始弹古筝,说你们看,我这个指法,像不像清风拂过山岗?对手都得傻了,这是什么最新的心理战术?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

但你冷静下来想一想,诶,这可能还真是唯一的出路。当物理攻击已经卷到极限,甚至开始伤及自身的时候,唯一的破局点,就是魔法攻击。

欧拉显然是悟了。它看透了,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任何技术参数的领先都是暂时的。今天你续航800,明天就有人敢标1000。今天你零百3秒,明天就有人做到2.99。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军备竞赛。而审美和情感,这玩意儿是玄学。玄学,就没法量化,没法对比,也就没法被轻易地卷死。

你看它的那套“自然美学”,本质上就是在构建一套无法被参数化的“品牌结界”。比如那个全曲面车身,说是严格遵循斐波那契曲线,轮轴比2.74,跟保时捷Macan都差不多。这是在干嘛?它在给你进行心理暗示:我们和那些俗气的工业垃圾不一样,我们是有艺术传承的,我们懂美,我们和保时捷共享一个数学规律。这种话术,典中典了属于是,就是让你产生一种“虽然我花钱不多,但我品味很高”的错觉。

还有那个座舱,叫“留白座舱”。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留白”这两个字就头皮发麻。因为在很多新势力那里,“留白”就约等于“减配”,约等于把所有实体按键都给你砍了,让你开车的时候跟个没头苍蝇一样在屏幕里找空调开关。但欧拉这个“留白”,它又保留了常用实体按键。这就很鸡贼,它既要“留白”的逼格,又要“实体”的实用。它在试图告诉你,它懂你的精神拥挤,也懂你的操作焦虑。

车圈已经卷疯,欧拉却不谈参数谈“修仙”,这套打法你看懂了吗?-有驾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看起来很小一块,是艺术,是留白。但当你把现实生活的琐碎和焦虑(比如堵车、找车位、接孩子)这盆水泼上去,它“嘭”地一下就膨胀开来,变成一个能给你擦汗的实用工具。这种产品经理,心态拿捏得死死的。

最绝的,还是那个颜色。什么“塞纳灰”、“极光绿”。尤其是那个“极光绿”,说是50万以内唯一量产的绿色液态金属漆,调试了1200多版色样,纳米级色浆加双水晶珠光,在不同光线下能从蓝变到绿。

坏了菜了,这不是车漆,这是修仙小说里的法宝丹药。车企不是车企,是炼丹炉。这套逻辑,特斯拉和苹果的用户最懂。你问一个特斯拉车主,为什么不等新款,不等降价?他会跟你聊马斯克,聊第一性原理,聊人类的未来。你问一个果粉,为什么年年换新机?他会跟你聊生态,聊设计,聊那种丝滑的感觉。

发现没?他们都不跟你聊参数。因为一旦开始聊参数,信仰就开始崩塌。欧拉现在干的,就是把这套“品牌玄学”和“用户信仰”的玩法,下放到一个更主流的价位段。它在赌,赌这个市场上,有一群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用户,她们买的根本就不是一台从A点到B点的工具。她们买的是一个“时尚单品”,一个“拍照道具”,一个能代表自己审美品味的“社交名片”。

我甚至觉得,欧拉5的目标用户,可能根本不看汽车媒体的评测。她们的决策依据,是小红书上的一张美图,是闺蜜圈里的一句“哇,你这个车颜色好特别”。对于这群人来说,车好不好开,续航实不实,可能远没有“今天我开着这抹‘塞纳灰’出门,感觉自己就像莫奈画里的女主角”来得重要。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车漆说成修仙的丹药,这个比喻多少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又好像没那么离谱。当你的产品在物理层面已经无法形成绝对壁垒的时候,你给它赋予一个好故事,一个好颜色,一种好感觉,就是给它上了一层“金钟罩铁布衫”。这层护甲,防的不是物理碰撞,防的是用户的理性思考。

讲真,我最近看那个《繁花》,里面的宝总开个车都讲究派头。可能现在的车企也都是宝总附体了,车不重要,派头重要。

所以,欧拉5能不能重塑纯电SUV的设计?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问错了。它想重塑的,根本不是设计,而是用户的决策逻辑。它试图开辟一个新战场,一个不比马力、不比算力,只比“仙气”的战场。在这个战场里,它不是一台A级纯电SUV,它是一个“都市移动暖宝宝”,一个行走的艺术品。

车圈已经卷疯,欧拉却不谈参数谈“修仙”,这套打法你看懂了吗?-有驾
车圈已经卷疯,欧拉却不谈参数谈“修仙”,这套打法你看懂了吗?-有驾

这招险不险?太险了。因为一旦价格战的洪水淹过来,再美的艺术品也可能被冲得七零八落。但万一成了呢?万一真的有一群人就吃这套呢?那欧拉就等于在所有人都卷生卷死的红海里,给自己挖了一条护城河,河里流的不是水,是审美。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在一个掀桌子的时代,优雅地摆盘是一种奢侈的冒险。但买这车的人,根本不会想这些。他们买的不是车,是莫奈画里的那一抹灰,是北欧神话里的一道光。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能不能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场戏,是越来越好看了。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