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呈现鲜明分化态势:中国与欧洲共同支撑整体增长,美国因政策退坡销量暴跌,而中国品牌在澳洲市场实现集体突围,市场份额突破20%。这一格局既凸显了全球电车产业的区域差异,更印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本土领跑”向“全球突围”全面升级。
全球市场:欧洲中国领涨,美国独陷下滑
2025年10月,全球电动汽车(含纯电、插混)销量达190万辆,同比增长23%,但区域表现差距显著。欧洲市场成为增长主力,销量同比猛增36%至37.27万辆,德国、法国、英国等核心市场需求旺盛,虽销量较峰值略有回落,但高增速态势稳固。中国市场持续稳居全球第一,10月销量达130万辆,占全球近50%份额,凭借成熟的市场生态与丰富产品矩阵,成为全球电车增长的“稳定器”。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北美市场,10月电车销量同比暴跌41%至10.03万辆。核心原因是美国7500美元电动车税收优惠于9月30日到期,政策到期前消费者集中抢购导致8-9月销量冲高,10月需求透支后迅速降温,各大车企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此外,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表现亮眼,销量同比增长37%至14.13万辆,成为全球电车增长的新潜力股。
澳洲市场:中国品牌集体崛起,重塑区域格局
澳洲车市同步见证中国品牌的突围实力。2025年10月,澳洲新车销量达10.07万辆,同比增长0.7%,创历史第二高十月销量。其中,中国品牌表现尤为突出:九家车企进入统计榜单,合计销量超1.7万辆,占市场近15%,四家品牌成功跻身前十,打破日系、韩系、美系长期主导的格局。
具体来看,长城汽车以4431辆稳居第七,同比增长32.3%;比亚迪销量3959辆,同比暴涨128.6%;奇瑞首次跻身前十,以3550辆实现145.2%的同比增长,瑞虎4 Pro单月销量1975辆,同比增长457.9%;名爵虽同比下降31.7%,但仍以3556辆排名第九。新势力品牌纷纷登陆澳洲,形成“主流品牌领跑+新势力补位”的多元化布局,多款车型凭借精准定位获得当地消费者认可。
核心驱动:技术价格优势+政策适配,筑牢竞争力
中国品牌的双线领跑,源于技术、价格与政策的多重支撑。技术层面,中国在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化配置上的领先优势,让产品兼具性能与可靠性,适配全球电气化转型趋势;价格层面,中国电车与燃油车的价格差距远小于欧美,降低了消费者购车门槛,在澳洲等市场形成性价比优势。
政策层面,中国国内即将实施的购置税调整(2026年起从全额免税改为减半征收),催生年底消费热潮,进一步巩固内需支撑;海外市场中,中国品牌精准适配本地需求——澳洲市场SUV占比超60%,中国品牌聚焦SUV赛道推出多款爆款,同时发力纯电、插混等新能源车型,契合当地电气化转型节奏。相比之下,美国市场因过度依赖短期补贴,缺乏自主增长韧性,政策退坡后立即陷入下滑。
2025年10月的全球电车市场,清晰呈现出“中国引领、欧洲跟涨、美国遇冷、澳洲突围”的分化态势。中国品牌既以庞大内需支撑全球增长,又凭借技术、价格优势在海外市场撕开缺口,澳洲的集体突破正是中国汽车全球化的生动缩影。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本地化布局深化,中国品牌有望在更多海外市场实现突破,从“全球玩家”成长为“全球规则制定者”,彻底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