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长安UNI-K智驾体验颠覆了我的出行认知
上周五加班到深夜,手机突然弹出闺蜜小雨的语音轰炸:"快下楼!让你见识什么叫真正的智能汽车!"睡眼惺忪的我裹着外套冲下楼,只见一辆长安UNI-K闪烁着呼吸灯静静泊在雨中,车门自动旋开的瞬间,座椅竟自动前移了15厘米——这个细节让我瞬间清醒。
作为五年驾龄的"老司机",我向来对所谓自动驾驶嗤之以鼻。但这次从上海到杭州的跨城夜行,长安UNI-K的IMS智能座舱交互系统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当车辆自动识别到小雨设定的"长途模式",座椅立刻进入零重力姿态,空调同步调整为22℃恒温,最神奇的是A柱上的DMS驾驶员监测系统,每次我稍有困意就会用香氛+轻音乐组合拳提神。
在沪昆高速上开启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后,车辆自主完成了三次变道超车。特别是经过嘉兴服务区路段时,系统提前2公里就探测到前方施工区,主动降速并切换至最左侧车道。看着方向盘自动微调保持车道居中,我突然理解工程师说的"全域自适应"是什么意思——这哪是驾驶辅助,分明是请了位隐形的赛车手副驾。
回程时突发暴雨,传统车型纷纷开启双闪降速至60km/h。UNI-K的APA6.0自动泊车系统却在能见度不足50米的情况下,通过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毫米波雷达的协同,稳稳保持80km/h巡航。雨水模糊的后视镜上,AR实景导航投射出的车道线比肉眼所见更清晰,这种科技带来的安全感让人莫名感动。
长安的研发团队显然深谙中国路况。途经萧山机场收费站时,UNI-V精准识别出ETC通道的金属减速带,主动将悬架升高15mm;遇到突然加塞的外卖电动车,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介入比我踩刹车还快0.3秒。同行的汽车媒体人老李掏出分贝仪实测:120km/h时速下,车厢噪音仅58分贝,比某日系豪华品牌还低2个分贝。
最惊艳的是次日早高峰。UNI-T的遥控代客泊车系统让我在陆家嘴环岛提前300米下车,车辆自主完成跨层停车入库。通过手机APP查看,它甚至懂得在狭窄车位自动折叠后视镜。此刻终于明白长安工程师说的"软件定义汽车"——这辆车的进化才刚刚开始。
或许未来某天,我们会怀念亲手掌控方向盘的时光。但看着UNI系列车灯在暮色中流转的呼吸光效,我突然期待起那个用语音召唤车辆,在移动客厅里边喝咖啡边处理邮件的清晨。科技不该是冷硬的参数堆砌,而是长安这样让每次出行都变成享受的温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