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这种销量榜单,我都感觉像是在围观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一群西装革履的大佬,表面上握手言和,说着“合作共赢”,实际上裤兜里揣的都是从道诡异仙片场借来的板砖,随时准备给对方来个开颅手术。最新的中型SUV销量榜出来了,又是一场典中典的菜鸡互啄,不,是修罗场大逃杀。
单点爆破一下,特斯拉Model Y,一周卖了一万多辆。这数字什么概念?就是其他所有品牌辛辛苦苦搭台唱戏一个月,又是降价又是送权益,又是请明星又是搞直播,一通操作猛如虎,结果马斯克就穿着他那身万年不变的黑T恤,在台上发了个推特,甚至可能只是打了个喷嚏,然后Model Y的销量就跟坐了火箭一样,直接把大气层都给撅了。太阳看了都得一个趔趄。
你以为买特斯拉的人是在乎什么百公里加速、什么续航、什么智能座舱吗?别闹了。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朋友的朋友,我太懂了。买特斯拉,买的根本不是车,买的是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一种“我跟你们这帮开油车的凡人不一样”的身份认同。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玄学。就像有人会花几万块买个包,你跟他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脑子有问题。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造一辆跟它一模一样,甚至更好的车,只要车头不挂那个T标,在他们眼里就是垃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分析它的产品力,没意义,分析它的销量,就像在分析教堂里每周有多少人做礼拜一样,跟上帝本人的业务能力关系不大。
然后是那个海狮06,一个新来的愣头青,一周干了快7000辆。这是什么?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如果说之前的小米是把桌上的蛋糕直接端走了,那比亚迪这个海狮,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灭了直接揣兜里。当下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什么存量竞争,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大家都在一个封闭的斗兽场里,唯一的规则就是活下去。体面?不存在的。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我的产品做得比你好,而是直接把价格打到你妈都不认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比亚迪现在就是那个已经半只脚踏进仙界的雷电法王,一手价格屠刀,一手技术鱼叉,对着整个鱼塘就是一顿电,管你什么合资老炮还是新势力网红,先电晕了再说。
再看看那些所谓的“老炮”,途观L、探岳、奥迪Q5L,销量稳如老狗。这才是中国车市最魔幻的地方。你必须承认,有些东西,它就是刻在几代人DNA里的。就像我爸现在买酱油,还非要认那个牌子,一个道理。大众和奥迪,就是上一代人的“特斯拉”,是他们心中的“白月光”。买这些车的人,追求的不是刺激,是安全感。他们要的是一种“虽然这车没啥惊喜,但肯定不会出大错”的稳定预期。这是一种中年人的智慧,也是一种中年人的悲哀。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有时候也很羡慕这种确定性。说真的,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都比丰田懂什么叫与时俱进,人家至少还加了个扫码点餐。
说到丰田,汉兰达和陆放这对难兄难弟,简直是这场大戏里最悲情的角色。曾经加价都提不到车的“神车”,现在一周卖一千多辆,排到十几名开外。坏了,菜了。丰田就像一个曾经的武林盟主,练的是金钟罩铁布衫,讲究一个稳扎稳打,刀枪不入。结果现在时代变了,人家不跟你玩拳脚了,直接掏出加特林对着你突突,你那身横练的筋骨,除了能让你死得慢一点,还有什么用?丰田肯定也想不通,我这么耐用,这么保值,你们这帮年轻人怎么就不懂呢?诶,年轻人不是不懂,是根本不在乎。年轻人要的是今天爽,谁管你十年后这车还能卖多少钱。这帮人是真的疯了!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什么宝马X3、红旗HS5,连前十都摸不到。宝马的逻辑和奔驰有点像,品牌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但问题是,现在的新势力们,个个都想当豪华品牌,它们用更大的屏幕、更多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把“豪华”这个词的定义给稀释了。以前你开个宝马X3,是中产精英;现在你开个X3,旁边理想L9的大哥可能会摇下车窗,同情地问你:“哥们,是不是手头有点紧,车里连个电视都装不起?”这是一种降维打击,你引以为傲的品牌,在人家眼里可能还不如一个能看动画片的后排屏。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扯,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汽车的本质正在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一个“移动的电子产品”。而决定电子产品成败的,从来都不是硬件参数,而是软件生态和用户体验。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路上的老头乐足够多,足够不讲理,什么L2、L3、L4都得跪。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源于东方的神秘力量,才是检验一切高科技的唯一真理。
所以,你看这个榜单,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列表,它是一本记录着时代变迁的生死簿。特斯拉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比亚迪的狂飙,是掀桌子的胜利;大众的稳定,是惯性的胜利;丰田的落寞,是旧时代的挽歌。零跑、奇瑞这些自主品牌的崛起,则是在这个混乱的蛊池里,找到了自己那套活下去的“修仙”法门。
所以最后谁会赢?答案是没人会赢。在这个所有人都发了疯一样内卷的时代,企图预测赢家是愚蠢的。因为当所有人都开始“自爆”的时候,竞争的逻辑就失效了。最后的赢家,只会是那个提供战场的平台,和那些永远在追求“下一个更好”的消费者。而对于车企来说,能活过今天,就是胜利。
但能活,就是能活。仅此而已。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