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热闹了,日产把全新一代轩逸北美版的官图甩了出来,看完第一眼,我差点以为点错了链接——这真是那个“家用买菜王”轩逸?以前的轩逸,走的是低调耐看路线,人送外号“移动沙发”,现在这台新车,直接从沙发升级成了“出片利器”。前脸一改往日温吞水的风格,倒梯形格栅拉得更宽,配上交叉黑色饰条,两边还嵌着像狮爪一样的日行灯,主灯造型神似“锄头”,犀利得有点上头。你说它激进吧,确实,但你要说它丑?好像又挺顺眼。这波操作,算是给“国民神车”来了次大变身,老车主看了可能气得蹦起来,新用户却直呼真香。
再看侧面,轩逸这次是真支棱起来了。整体轮廓饱满,线条流畅又不失力量感,车窗尾端那个霍氏弯角设计,虽然不是宝马专属了,但用在这台车上居然挺协调。轮毂是动态式造型,跑起来估计带风。最让我意外的是风阻系数,虽然官方没公布具体数据,但从这溜背的线条来看,估计不会差。要知道,以前我们说轩逸,总离不开“省油”“舒服”,现在它连空气动力学都开始讲究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全能型选手?
车尾更是玩起了高级感。贯穿式熏黑尾灯一上,档次立马不一样了,顶部的小尾翼也增加了运动气息。尾部上半部分那个凹槽设计,层次感拉满,晚上点亮后,辨识度绝对顶呱呱。说实话,以前轩逸在街上属于那种“你认得它但叫不出名字”的类型,现在这台车,开出去怕是走路都得摇头晃脑,朋友一问:“哟,这啥车?挺帅啊!”你淡淡一笑:“轩逸,新一代。”——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排面,这不就来了?
坐进车内,轩逸这次也没掉链子。中控直接上了一块连体悬浮大屏,科技感瞬间到位。两幅式方向盘造型挺新,有点未来战舰的感觉,空调出风口用了几何造型,细节拿捏住了。最让我喜欢的是那个机械感十足的档杆,现在好多车都换电子档把,反而少了点驾驶的仪式感,轩逸这波复古操作,反而让人觉得踏实。内饰用料虽然还没实车体验,但从官图看,质感比现款强不少,至少不会让人觉得“廉价”。
动力方面,北美版轩逸继续搭载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151马力,峰值扭矩198牛·米,匹配CVT变速箱。数据看着不算炸裂,但胜在平顺省油,燃油经济性估计还是顶呱呱。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新能源车百公里加速都卷到4秒内了,轩逸这套动力系统,放在今天多少有点“老咕噜棒子”的味道。但你要想想它的定位——家用、舒适、可靠,它不追求秒天秒地,只求每天接送孩子、上下班通勤时,一脚油门下去,稳稳当当,这才是它的真本事。
说到竞品,咱们就得拉两台出来比比。第一台,丰田卡罗拉。同样是合资家轿,卡罗拉一直以省心耐用著称,TNGA架构下安全性也不错,但内饰设计嘛……懂的都懂,塑料感有点劝退。轩逸这回在设计和质感上,明显更上一层楼。第二台是本田思域,主打运动年轻,1.5T动力比轩逸猛不少,开起来更有激情,但悬挂偏硬,后排舒适性打折扣。轩逸呢?它不跟你拼操控,它拼的是“移动大沙发”的乘坐体验,谁坐后排谁舒服。
还有一台不得不提的对手——比亚迪秦PLUS DM-i。这台车简直就是“油电混动界的价格屠夫”,百公里油耗低到3L出头,绿牌还免购置税,价格还杀进了10万内。相比之下,轩逸纯燃油的设定,在经济性上有点扛不住。但如果你所在城市不限牌,又不太想充电,或者对三电技术还有顾虑,那轩逸这套成熟的动力系统,反而是更稳妥的选择。毕竟,日产的三电技术虽强,但这台车没上电,主打一个“我就是不想搞复杂”。
安全配置方面,虽然北美版具体配置还没公布,但参考国产新轩逸,L2级辅助驾驶基本是标配,像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这些都有。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也肯定不会少,过弯时车身姿态控制得当,不会让你觉得飘。不过现在连10万级国产车都堆满智驾了,轩逸这套系统能不能打,还得看实际体验。
总的来说,这台全新轩逸北美版,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背景板”车型,它开始有态度、有设计、有话题了。外观激进得让人眼前一亮,内饰也终于跟上了时代,动力虽不猛但够用可靠。它没变成“驾驶玩具”,也没变成“车界网红”,而是依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台让全家人都坐得舒服、开得安心的高品质家轿。
以前我们说“轩逸=省油+舒服”,现在它想加上“好看+有面儿”。这波转型,你觉得成功吗?面对秦PLUS的强势围剿,卡罗拉的稳扎稳打,思域的年轻运动,这样的轩逸,你还愿意为它买单吗?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