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国产新能源汽车,很多人都在质疑:寿命不长!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昨晚跟一个朋友聊了很久,他说他那台开了10年的比亚迪唐DM刚好凑到了111111公里数,购于2015年11月,至今刚好十年。
目前电池情况是衰减75%左右,一开始从15%跑到100%可以跑75公里,如今估计55公里左右,而且在广东这种地方,基本上开车就要开空调。
这十年时间里,变速箱出现故障,保内免费换了。空调总成出现故障,保内免费换了。然后电池是磷酸铁锂电池,基本上问题不大。
由此可见,比亚迪的电车只要是普通家庭用车需求,开个十年八年问题不大。至于其他品牌,还不太知道。
也就是说,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佼佼者,比亚迪质量能够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毕竟在很多人印象里,国产车根本无法跟日系车或者德系车比,甚至有人认为国产车开不了5年以上。
事实上,这些人要么思想观念停留在“舶来品就是香”的年代,要么不懂国产车崛起背后的根本。
要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中国汽车工业近70年时间的技术沉淀,才得以在近两年时间实现了“爆发”。
1956年,我国举全国之力才生产出第一辆解放卡车。
到如今,我国已经是连续十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第一。
这场逆袭的背后,不仅重塑了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更是开创了我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新赛道。
换句话说,新能源赛道的选择,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传统的车企仍在燃油发动机节油技术上竞争激烈的时候,我国率先把新能源汽车纳入了国家战略。
从2003年开始,比亚迪就开始了跨界造车。
2011年,宁德时代就开始专注于汽车电池的研发。
直到今天,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是全球领先,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更是远超美西方。
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产业积累,以至于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目前我国在动力电池产能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份额,宁德时代以45.1%的份额主导了全球供应链,形成了“宁德时代+车企”的深度捆绑。
这也是为何如今西方车企纷纷到中国市场寻求合作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国产新能源汽车并不是一夜之间的崛起,而是一场厚积薄发的故事。
所以啊,能够问出“国产新能源汽车能够走多远”这个问题,不是蠢就是坏!
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战略,更是与美西方博弈过程中的“利剑”!
要不然美国为何对我国的电动车加征关税,为何西方政客频繁抹黑我国电动车?
因为中国一旦在新能源赛道上彻底“打通”,那美西方引以为豪的“燃油机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此外,美西方通过燃油车背后的石油以及各种专利进行获利的阴谋也将会土崩瓦解。
再说说这两年日本车企的动作,更能够给出答案。
2022年,丰田的外塔开始崩塌,标志性动作就是马自达跌出了世界500强,当年口出狂言说“宁愿死也不向中国市场低头”的铃木也退出了中国市场。
2024年,日产更是亏损严重,在濒临破产之际,选择与本田以及三菱进行合并。
为何当年风光无限的日系车,会在最近这两年变得如此不堪?
答案很简单: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彻底击碎了日系车“省油神车”的神话。
尽管日系车这两年通过降价的手段来报销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新势力出现,日系车压根就顶不住如此大的压力。
你想想,比亚迪直接把秦干到了7万多块钱,吉利也把银河干到了7万多块钱。
也就是说,一旦国产车企相互“卷起来”的时候,压根就没日系车企什么事了!
重要的事情,国产车企“内卷”的背后,并非无脑的打价格战,而是基于中国完善的电动车产业链,再加上各大国产车企手握核心技术,才得以把汽车的价格主动权掌握在手里。
就好比同等价位的A级车,但比亚迪秦却拥有B级车的配置。
反观日系车,不管是卡罗拉还是轩逸,与比亚迪秦相比较,根本不值一提。
这也难怪这两年比亚迪秦的销量会暴涨的原因。
2023年数据显示,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共有超过100家经销商选择退网,这背后的日系车企生存压力显然而见。
而日产更是惨淡,2023年上海地区的日产4S店数量从12家减到了5家,目前还有2家正在办理退网手续……
当然了,放眼全球市场,丰田的销量依旧是全球第一。
这背后也是基于丰田在海外市场开疆扩土多年,已经站稳了脚跟。
再加上品牌的树立,让日系车在全球各地都构成了难以撼动的品牌护城河。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各大国产车企也在不断出海攻城略地。
如今的比亚迪也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不断建造工厂,销量也是逐年上涨。而且奇瑞、长城、一汽等国产车企在海外市场的势头也是很猛。
还是那句话,这场汽车产业的变革背后,并不是说国产新能源汽车能够走多远的问题,而是我们要花多长时间彻底打败燃油车的“垄断市场”问题。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必定会挑战乃至消灭旧事物。
毕竟当年的智能手机出现时,也是很多人支持诺基亚。但随着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如今的诺基亚早已经消失不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