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中控设计-搭载CarPlay 改款本田CR-V内饰实拍
中控屏变了。
悬浮式的。更大了。屏占比拉满的那种视觉冲击——来了。
18.59万元起的现款CR-V,终于要动“芯”了。不是发动机,是大脑。车机系统这次真的跟上了时代节奏。CarPlay上线。无线连接?大概率有。用户等这一天多久了……三年?五年?或许从上一代内饰发布就开始抱怨: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还是那套老旧的互联系统?
现在,它来了。
东风本田没官宣。但谍照已经把底牌掀开了一角。没有伪装的内饰局部照片——意味着距离工信部申报只差临门一脚。很快。快得让人猝不及防。第六代CR-V 2022年上市,到现在不过三年。中期改款来得恰到好处。不早。不晚。正好卡在智能化成为硬通货的关口。
销量数据会说话。
88665台。这是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同比增长8.39%。在合资品牌集体承压的大环境下,这个数字像一针强心剂。说明什么?产品力依旧在线。用户信任没崩。哪怕内饰被吐槽多年,CR-V依然是那个能打的“顶梁柱”。
可信任不能当饭吃。
市场变了。消费者的眼睛更毒了。
你再拿不出像样的智能座舱——别说新势力,连国产燃油车都把你甩出两条街。
所以这次改款,重点只有一个:让车聪明起来。
屏幕形态变了。悬浮式设计,边缘更窄。UI界面虽然看不清,但从布局推测,逻辑层级应该优化过。不再是那种“功能堆砌”的老式菜单。图标更大。触控反馈估计也升级了。毕竟,这年头谁还能忍受卡顿的车机?
CarPlay回归的意义,不只是苹果用户的福音。
更是态度的转变。
本田终于低头了?不。是清醒了。
他们意识到,在智能生态面前,闭门造车等于自断经脉。与其自己折腾一套没人用的系统,不如接入成熟的生态。让用户用习惯的方式操控车辆——这才是真正的用户体验。
座椅布局呢?
预计维持2+3和2+3+2两种形式。空间魔法大师的人设不能塌。后排地板几乎全平。三人并坐也不算煎熬。后备厢规整。开口够大。日常家用、长途自驾——都能扛。
尺寸呢?
变化不大。四驱版高了10毫米。1690mm。离地间隙可能略有提升?不确定。但城市SUV的定位不会变。越野?别指望。轻度非铺装路面应付一下,没问题。
动力总成……大概率沿用现有三套系统。
燃油版:1.5T+CVT。142千瓦。243牛米。够用。省油。就是涡轮迟滞还在。高速超车需要提前预判。
e:HEV混动:2.0L自吸+电机。综合功率135千瓦。E-CVT顺滑如丝。市区通勤神器。油耗低到令人发指——百公里不到6升?真实路况也能控制在7升内。
e:PHEV插混:纯电续航73公里(WLTC)。电池容量17.7千瓦时。日常短途完全可以当电车开。绿牌优势+免购置税。一线城市香得很。
可是……
这些都不是重点了。
消费者现在问的是:能不能OTA?语音识别准不准?导航能不能同步手机兴趣点?CarPlay连接稳不稳定?
以前本田的回答是沉默。
现在,至少有了第一步。
外观调整幅度小?中网细节微调?大灯轮廓不变?
正常。中期改款本就不该大动干戈。精髓在于精准补强。哪里弱,补哪里。CR-V的短板从来不在设计,而在交互。
你看丰田RAV4荣放。加了几笔线条,换了个前脸,就叫“重塑锋芒”。
日产奇骏换了三缸之后元气大伤,至今还在恢复期。
而CR-V一直稳着。靠的是三大件的可靠性。保值率坚挺。维修成本可控。
但现在光靠“耐用”两个字,撑不起溢价。
年轻家庭买SUV,不仅要皮实,还要有趣。要能陪你刷抖音、听播客、自动泊车、远程启动空调……这些,才是新时代的“刚需”。
所以这一块新中控屏,承载的不只是影像信号。
它是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
过去是机械素质的胜利。未来是人机共舞的起点。
你会因为一块屏幕去买一辆车吗?
也许不会。
但如果你在几款性能相近的车里犹豫——
谁的车机更好用,谁就能赢下最后一票。
这就是现实。残酷。直接。不留情面。
本田懂了吗?
从这块屏来看,他们开始懂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反应速度够快吗?迭代节奏跟得上吗?会不会又是“一步慢,步步慢”?
我们盯着呢。
每一次OTA推送,每一次语音唤醒的成功率,都在累积新的口碑。也可能在消耗旧的信任。
CR-V不需要变成Model Y。
也不必模仿理想那种“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路线。
它只需要做好一件事:让科技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科技。
方向盘后的那个人,才是核心。
车,只是伙伴。
改款将至。价格预计不变。竞争却已白热化。
对手不会等你。
市场也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这一次。
本田,别再让我们等太久。
屏亮了。
希望心也能跟着亮起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