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花30万买的宝马3系提车半年,地库看完我21万CT5的配置单,站在原地足足十分钟
晚上十点多,车刚停稳,老张从隔壁车位钻出来。他绕着我这台CT5转了两圈,目光停在那个33英寸的屏幕上,又瞄了眼后视镜下方的车标。“多少落地的?”语气听着挺平静,但我看得出他在等一个数字。
当我说出价格的时候,他掏出手机翻开自己的购车合同,两张单子摆一起对比了好久。配置那栏,他的3系后面跟着不少“选装包”的字样,我这边该有的基本都写着“标配”。
三个月前我也纠结过。这个价位段,谁心里没装着BBA那三个字母?但有时候,账不能光算情怀。
去试驾那天,销售直接把钥匙扔过来:“自己开,随便折腾。”2.0T的动力来得不急不躁,深踩油门,推背感会提醒你这台机器藏了些东西。后驱的设定让车尾在弯道里总会给点反馈,这种交流感,开惯了前驱车的人或许得花几天适应。
10AT的表现倒是打消了我的顾虑。原本担心档位多了会拖泥带水,实际体验下来,市区走走停停几乎察觉不到换挡动作,高速超车时转速又能迅速找到对的节奏。大概就是那种“在的时候不吵不闹,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
某个加班的深夜,钻进车里关上门,外面的喧嚣瞬间被隔断。34扬声器摆在那不是摆设,音源的位置和层次分得很清楚,放首老歌,氛围就起来了。想起之前试过的奥迪,音响还得另外掏钱,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
那块大屏幕刚开始觉得有点夸张,用了一阵发现还挺顺手。导航、音乐、车辆信息,该在哪就在哪,不用低着头翻来覆去找。Super Cruise在高速上用过几回,定速巡航的同时能自动保持车道,脚是轻松了不少,不过手还是得搭在方向盘上,这是规矩。
空间方面,后排坐过一米八的朋友几次,腿部还算宽裕,头部也不至于顶到车顶。溜背造型多少影响了点后排高度,但设计这东西,总得有所取舍。
油耗表现算是意料之中。城里开九个多,上了高速能降到七左右。至于那些可变缸的技术原理,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觉得这个排量这个车重,这个数字还能接受。
价格这块是最微妙的。21万出头的起步价,配置给得挺实在。老张那台3系落地将近30万,配置表上好些项目后面都标着“需选装”。他当时跟我说的是:“买BBA要的就是那个牌子。”这话也没错,只是这个溢价到底值不值,各人有各人的算法。
上周去洗车,旁边停了台奔驰C。车主下来溜达,围着我这车看了一圈,指着钻石切割的设计问是不是后改的。我说原厂,他点点头,眼神里有点东西。
要说不满意的地方,大概就是品牌认知这事儿。跟朋友聊天提到凯迪拉克,总有人会问质量靠不靠谱、保值率怎么样。我一般就笑笑,车是自己开的,体验也是自己的,别人怎么看,听听就行了。
开了三个月,这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它没在讨好谁。不像有些车恨不得把“豪华”两个字刻在脸上,也不像有些车拼命堆砌运动元素。该做的事情做到位,多余的话不讲,就这样。
值不值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要是看重那三个字母带来的心理满足,这车可能不太合适。但要是更在意实际的性价比和用车感受,不妨去试驾体验一下。反正我那几个买了BBA的朋友,最近见面都不太爱提车的事儿了。
有些账,得自己算清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