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成都车展上,宝马展台那台新款的iX1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新推出的车漆颜色,比如那个听起来就挺有格调的“布鲁克林灰”,再加上一套酷炫的“M运动曜夜套装”,让这台车的外观看上去精神了不少,也更符合现在年轻人追求运动感的审美。
很多人看到这儿可能心里就开始盘算了,这车看着真不错,又是宝马标,开出去肯定有面子。
但是,咱们买车过日子,不能只被光鲜的外表迷惑,得静下心来琢磨琢磨,这三十多万花出去,买到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产品,究竟值不值当。
特别是当这台车面对如今国内新能源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时,它的产品力到底能不能撑得起它的品牌和价格,这才是咱们普通消费者最该关心的问题。
咱们先从大家最直观能看到的变化说起,就是这身新的“行头”。
这个所谓的“M运动曜夜套装”,说白了,就是把车身上原来那些亮闪闪的镀铬装饰件,全都换成了黑色的。
这种“黑化”处理确实是时下很流行的设计手法,能让车看起来更酷、更神秘。
不过,有意思的一点是,新款车型把前翼子板上的“M”字母标志给取消了。
对于一些追求细节和身份标识的消费者来说,这个小小的标志恰恰是M运动套件的精髓所在,现在把它拿掉了,总感觉少了点味道,甚至会让人怀疑是不是为了节省一点点成本。
至于新增的车漆颜色,固然是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但咱们得想明白,颜色这个东西,新鲜感能维持多久呢?
为了一个可能一两年就看腻的颜色,去承担额外的花费,是否划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内饰方面,增加了一些颜色选择,还给后排配了舒适头枕,这算是有点诚意的改进。
可与此同时,后排的充电接口从两个减到了一个,想要两个就得额外花钱选装抬头显示,这种操作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总的来说,这些外观内饰上的小修小补,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次年度小改款,并没有带来什么颠覆性的变化。
接下来,咱们就得深入到这台车的核心部分,看看它的“筋骨”到底怎么样。
一说到电动车,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是电池和续航。
宝马iX1搭载的是一块容量为66.45度的电池,这个容量在当下的电动车市场里,只能算是中等偏小的水平。
官方公布的双电机版CLTC续航里程是450公里。
对于这个数字,但凡对电动车有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它是在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标准下测试出来的,实际开起来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尤其是在咱们国家,南北温差大,到了冬天,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电池活性降低,续航里程打个六折、七折都是家常便饭。
这么一算,450公里的标称续航,在冬天可能也就剩下三百公里左右,甚至更低。
这样的续航表现,如果只是在市区里上下班代步,那还勉强够用,可一旦想跑个长途或者周末去趟郊区,就得时刻留意着电量,规划好沿途的充电站,这种“续航焦虑”会大大影响用车的体验和心情。
更重要的是,在充电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咱们国内的很多新能源品牌都已经普及了800V高压快充技术,充电速度非常快,充个十几分钟就能增加两三百公里的续航,大大缓解了补能的焦虑。
而宝马iX1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了,它的充电速度只能说是一般水平。
对于家里没有条件安装私人充电桩,完全依赖公共充电设施的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每次充电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等待,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短板。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宝马iX1的出身平台。
它是一款“油改电”车型,也就是说,它的车身架构是基于燃油版的宝马X1改造而来的,而不是在一个全新的纯电动平台上开发的。
这种做法在电动车发展的初期很常见,但到了现在,它的弊端就非常明显了。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空间利用率。
因为要兼容原有的发动机舱和传动系统布局,所以“油改电”车型的内部空间往往不如纯电平台的车型来得规整和宽敞。
比如iX1的后排地板中央,就有一个明显的凸起,这在燃油车上是为传动轴留出的位置,但在电动车上就成了一个纯粹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多余设计,坐在中间的乘客会非常难受。
相比之下,那些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的产品,后排地板都是纯平的,空间感和乘坐体验要好得多。
市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
我们不妨看一看宝马iX1的销量数据。
根据相关统计,这台车近几个月的月销量基本都在一千台以下徘徊,比如今年7月份卖了882台,6月份是981台。
在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月卖几千台甚至上万台的车型比比皆是,月销不足千台的成绩,对于宝马这样一个响当当的豪华品牌来说,确实是有些拿不出手了。
销量不好,背后反映出的就是消费者对这款产品的不认可。
大家用真金白银投了票,说明在大多数人看来,宝马iX1的产品力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在三十万这个价位区间,宝马iX1的竞争对手可不少。
同为德系豪华品牌的奥迪Q4 e-tron,不仅起步价格比iX1更低,而且它诞生于大众的MEB纯电平台,续航里程最高能达到605公里,在核心指标上明显优于iX1。
另一位对手奔驰EQB,虽然价格更高一些,但它提供了7座车型的选择,对于一些家庭成员较多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优势,而且奔驰的品牌号召力也一直很强。
这么一比较,iX1的处境就显得很尴尬,论性价比和续航比不过奥迪,论品牌调性和空间灵活性又没有奔驰那么突出。
如果再把目光放宽一点,看看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那iX1的压力就更大了。
同样三十多万的预算,完全可以买到像理想、蔚来、极氪等品牌的车型,它们在车身尺寸、内部空间、智能化配置、续航里程以及充电速度等方面,几乎是全方位地领先于宝马iX1。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宝马iX1。
作为一台宝马,它在驾驶感受和操控质感上,依然保留了品牌的深厚功底,开起来的感觉确实要比很多新势力品牌的车型更加沉稳、扎实,这是宝马的传统优势。
它的空间对于一般家庭日常使用来说也基本足够。
但是,它的缺点也同样突出且致命:续航里程短带来的焦虑、“油改电”平台带来的先天不足、在智能化和科技配置上落后于时代,以及与其产品力不太匹配的偏高定价。
综合来看,选择宝马iX1,更多的是在为那个蓝天白云的标志支付溢价。
在燃油车时代,这个标志代表着卓越的驾驶乐趣和品质,但在电动车时代,当续航、智能、空间成为新的衡量标准时,这个标志的分量,似乎正在被重新评估。
对于今天的消费者而言,选择变得更多元,也更理性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