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启源被曝欺诈,展车当新车卖!

大型国企消费欺诈:长安启源展车当新车卖纪实

长安启源被曝欺诈,展车当新车卖!-有驾

1050小时的行驶记录、三个月的能耗数据、隐藏的划痕与泥沙这些痕迹共同指向一个事实:我买到的不是一辆新车,而是一辆长期使用的展车或试驾车。 长安启源作为一家大型国企,在销售环节刻意隐瞒车辆真实状况,涉嫌消费欺诈。 更令人失望的是,面对证据,官方仅以“车机系统BUG”搪塞,拒绝承担应有责任。

一、铁证如山:新车还是旧车?

长安启源被曝欺诈,展车当新车卖!-有驾

车机系统数据显示,这辆长安启源Q07累计行驶时间高达1054小时,而车主实际使用仅48小时。 车辆于2025年8月15日出厂,至10月底提车期间,平均每日通电运行超过15小时,符合展车长期待机的特征。 ,系统记录显示8月、9月、10月均有能耗数据,最高单月耗电83度、耗油1升,并存在多次充能后行驶记录(如一次行驶23公里、耗时34分钟)。 这些数据与“零公里新车”的宣传严重不符。

车内物理痕迹佐证了车辆的使用历史:中控屏标签下藏有深刻划痕,主副驾驶脚垫下积存泥沙,车内甚至发现死虫尸体。 这些细节表明车辆经历过户外停放、多人试驾等场景,而非仓库中的全新商品车。

长安启源被曝欺诈,展车当新车卖!-有驾

二、国企信誉下的销售套路

长安启源在营销中反复强调“央企品质”和“数智进化新汽车”的定位,试图以品牌背书换取消费者信任。 长安启源Q07被宣传为“全家人的智能SUV”,主打“2905mm同级最大轴距”“1400公里综合续航”等卖点,并邀请世界冠军站台塑造高端形象。 然而,实际销售环节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透明。

长安启源被曝欺诈,展车当新车卖!-有驾

类似问题并非个例。 有车主反映,长安启源部分车型在未正式上市时便被销售,且销售人员隐瞒车辆停产或未上市的事实。 更早的案例中,甚至有4S店试图将展车直接交付给消费者,且拒绝签署正式合同,仅以“有发票即可”敷衍。 这种利用消费者对国企信任感而实施的销售套路,与长安启源宣称的“用户需求精准捕捉”完全背道而驰。

三、敷衍应对:从技术BUG到责任逃避

长安启源被曝欺诈,展车当新车卖!-有驾

面对车主质疑,长安汽车总部派出的售后人员提出“车机系统BUG”的可能性,拒绝给出明确检测方案或时间表。 这种回应与此前运营商流量计费纠纷中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当用户发现异常扣费时,企业首先将问题归咎于“系统误差”,而非正视管理漏洞。

,长安启源在宣传中曾强调其“天枢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称其具备“高速NOA、城市记忆泊车”等先进功能。 若基础行驶数据统计都能出现重大偏差,消费者如何相信更复杂的智驾系统安全可靠? 这种选择性标榜技术优势、回避基础责任的态度,反映出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长安启源被曝欺诈,展车当新车卖!-有驾

四、行业乱象:展车当新卖已成潜规则?

将展车或试驾车作为新车销售,在汽车行业并非新鲜事。 展车长期通电、频繁操作,部件老化速度远高于库存新车,销售时通常不会告知实情或提供折扣。 一些车企甚至通过重置车机系统、调整里程表等方式掩盖使用痕迹。

国企身份本应要求更高的合规标准,长安启源的案例显示,其销售管理存在漏洞。 长安启源为追求“上市即交付”,曾承诺“展车到店次日可提车”,这种压缩流程的做法可能加剧车辆状态不透明的问题。 ,有车主爆料,部分4S店在交付展车时,会以“加急费”“装潢包”等名目变相收取额外费用,损害消费者权益。

五、维权困境:消费者为何总是弱势一方?

车主在发现问题后,虽保留证据并多次沟通,企业仅以“补偿优惠券”或“返厂检测”等措辞拖延。 类似情况在以往国企消费纠纷中亦有体现:某国有租车公司因提供故障车辆被投诉后,最终解决方案仅是100元优惠券补偿。 这种“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法律层面,消费欺诈行为可适用“退一赔三”条款,消费者实际维权成本高昂。 需独立委托第三方检测、收集完整证据链,并应对企业法务团队的拖延策略。 ,大型国企往往凭借其市场地位和资源不对称,使个体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处于被动。

六、监管缺失与品牌信任危机

长安启源作为长安汽车旗下的新能源品牌,近年加速扩张,仅用两年时间实现销量突破30万辆,Q07车型更号称“央企新能源SUV销量冠军”。 然而,高速增长背后,品控与销售监管未能同步跟进。 有车主投诉长安启源Q07存在座椅故障、中控异响等问题,而官方客服回应效率低下。

此次“展车当新车卖”事件,不仅暴露了长安启源内部管理的混乱,更折射出国企在市场化竞争中的矛盾:既想借助“央企光环”吸引消费者,又未能建立与之匹配的诚信体系。 当技术参数、营销话术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时,品牌承诺终将沦为空洞口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