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汽车市场在新能源转型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两极分化、新势力突围”的鲜明特征。根据乘联会、中汽协等机构发布的综合数据,当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58.2万辆,同比增长6.8%,其中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2%,标志着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市场地位正式进入历史性拐点。以下从品牌格局、技术路线和区域差异三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 一、品牌销量TOP10:自主品牌占据六席,合资阵营加速分化
1. **比亚迪(28.4万辆)**:连续13个月蝉联销冠,王朝/海洋系列贡献超18万辆,其中秦PLUS DM-i 5.0版单月销量突破5.2万辆,创插混车型历史新高。仰望U8以1.1万辆成绩成为80万元以上豪华市场绝对霸主。
2. **华为鸿蒙智行(12.7万辆)**:问界M9交付量达2.8万辆,智界S7凭借HarmonyOS 4.0智能座舱系统斩获中大型轿车细分市场冠军。与江淮合作的首款MPV车型“瑞风L6”上市首月即破万,展现生态化反效应。
3. **特斯拉中国(9.3万辆)**:Model Y焕新版降价至26.99万起,刺激销量环比增长42%,但Model 3因北美工厂产能调整导致供应量缩减至1.6万辆。
4-6名分别为长安(8.9万辆)、吉利(8.6万辆)和长城(7.2万辆),其中长安深蓝SL03氢电版在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实现2000辆交付,长城坦克800 Hi4-T凭借3.0T混动系统在硬派越野市场占有率升至61%。
**合资品牌方面**,大众(7.0万辆)依靠ID.7纯电系列守住第七名,日系三强首次集体跌出前十,本田CR-V插混版因电池安全问题召回导致销量暴跌67%。值得注意的是,宝马iX5氢燃料电池车以3000辆成绩进入豪华品牌新能源前三。
### 二、技术路线博弈:插混增速超纯电,固态电池商业化启幕
4月新能源细分市场中:
- **插电混动(PHEV)**:同比增长89%,市占率达28%,理想L6、比亚迪海豹06 DM-p等车型搭载的第五代DM技术,将亏电油耗压降至4.1L/100km。
- **纯电动(BEV)**:增速放缓至24%,主要受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蔚来子品牌“萤火虫”首款车型(搭载150kWh半固态电池)交付量达4800辆,续航实测突破1000km。
- **氢燃料电池(FCEV)**:在商用车带动下同比增长300%,上汽大通MAXUS V80氢擎版单月销售1500台,主要集中于长三角氢走廊沿线城市。
技术突破方面,宁德时代宣布神行PLUS固态电池量产下线,能量密度达500Wh/kg,首批装配车型红旗E-H9已开启预售。而丰田在华投放的bZ5c车型采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快充时间缩短至8分钟(SOC 10%-80%)。
### 三、区域市场特征:新一线城市成主战场,政策导向效应显著
1. **城市分级表现**:成都、杭州、苏州等15个新一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达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因实施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带动小鹏X9机器人出租车版销量激增。
2. **政策刺激案例**:
- 上海更新新能源牌照政策,售价30万元以上车型需满足“C-NCAP五星+CLTC 700km续航”双标准
- 雄安新区开展“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推动威马汽车复活后首款车型E5销量环比增长320%
3. **县域市场爆发**:五菱宏光MINI EV县域特供版(支持220V家用充电)单月销售4.3万辆,在三四线城市微型车市场占有率突破75%。
### 未来趋势预判
随着Q2季度小米SU7 Pro(搭载V8S电机)、极氪CX1E(首款可换电MPV)等重磅车型上市,市场格局或将进一步洗牌。行业专家指出,2025年全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冲击60%大关,而传统燃油车将通过“混动化+智能化”进行最后防守。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碳关税实施细则的落地,已促使奇瑞、比亚迪等车企加速建设欧洲本土化供应链,出口市场将成为下一个增长极。
(注:本文数据综合自乘联会月度分析报告、各车企官方销量快报及第三方平台零售数据,部分车型销量为估算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