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半年狂跌13%! 小米跨界秒杀,豪车神话破灭

最近,汽车圈里一件挺大的事儿,就是那个大家心目中的豪华跑车品牌——保时捷,在中国的日子好像不太好过了。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有点奇怪,保时捷嘛,那可是多少人的梦想之车,怎么突然就说卖不动了呢?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值得咱们聊聊的话题,它不光是保时捷一家的事,也反映了现在整个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变化。

咱们先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保时捷半年狂跌13%! 小米跨界秒杀,豪车神话破灭-有驾

根据保时捷自己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它在全球的销量都有些下滑,降了大概6%。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让人吃惊的是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一下子掉了28%,你要是单看第一季度,那数字更夸张,直接跌了42%,差一点就拦腰砍断了。

这对于一个一直把中国当成最重要市场的豪华品牌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最差的成绩单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保时捷官方肯定要出来解释一下。

他们给了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说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太快了,竞争对手一下子多了起来。

第二个是说,因为一些进口关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销售。

保时捷半年狂跌13%! 小米跨界秒杀,豪车神话破灭-有驾

这第一个理由,大家都能理解,现在打开手机看看,各种国产新能源车品牌确实是铺天盖地,一个比一个厉害。

但第二个理由,很多人就不太认同了。

你想想,能下决心花上百万去买一辆保时捷的人,真的会因为那一点关税的浮动就改变主意吗?

恐怕影响不大。

所以说来说去,最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出在产品本身和市场的变化上。

说白了,就是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现在造出来的车越来越有吸引力,很多有钱的消费者觉得,没必要再花那么多额外的钱,去买一个所谓的“品牌光环”了。

其实,保时捷自己也应该很清楚,为什么连奔驰、宝马、奥迪这些豪华品牌在中国都感到压力山大,销量增长乏力,它一个定位更高的品牌,又怎么可能一直高枕无忧呢?

市场的浪潮打过来,谁都躲不掉。

保时捷半年狂跌13%! 小米跨界秒杀,豪车神话破灭-有驾

我们不妨深入分析一下,保时捷这次在中国市场遇到的困境,核心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可能就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有点跟不上中国市场的节奏了。

就拿保时捷在中国卖得最火的一款车,Macan来说吧。

这款车非常经典,但它的基础平台已经是差不多十年前的技术了。

在咱们国内,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功能,几乎一年一个样。

消费者已经习惯了这种快速迭代,你再拿一个相对“老”的产品来卖,吸引力自然会下降。

后来,保时捷也推出了纯电版的Macan,想跟上新能源的潮流。

车是新车,可问题是价格。

保时捷半年狂跌13%! 小米跨界秒杀,豪车神话破灭-有驾

纯电Macan的起售价接近60万,而国内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比如理想、蔚来、问界的一些旗舰车型,产品力非常强,各种配置拉满,价格可能还不到它的一半。

人家有大屏幕、智能语音、冰箱彩电,智能化体验做得非常出色。

相比之下,保时捷在这些方面就显得比较传统,或者说空白。

这就像你花双倍的钱,买到的体验却少了一半。

在今天这个注重体验和性价比的时代,即使是富裕阶层的消费者,也会在心里打个问号:这笔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把中国消费者还当成过去那样只认车标的“土豪”,可能是保时捷犯的一个认知错误。

其次,就是咱们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确实有点“不讲道理”。

保时捷半年狂跌13%! 小米跨界秒杀,豪车神话破灭-有驾

过去几十年,保时捷在中国为什么能那么成功?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代表的高性能、赛道基因和那种独特的豪华感。

零到百公里加速多少秒,在哪个赛道跑出了多快的圈速,这些都是保时捷津津乐道的资本。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

一个造手机起家的公司——小米,推出了它的第一款车SU7。

这款车一上市,就把之前由保时捷Taycan等车型保持的一些性能纪录给刷新了。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最引以为傲的独门绝技,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生给破了,这对品牌形象的冲击是巨大的。

更不用说在智能化方面,随便一辆二十多万的国产车,可能在车机系统流畅度、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上,都能给用户带来比百万级保时捷更好的体验。

保时捷半年狂跌13%! 小米跨界秒杀,豪车神话破灭-有驾

说到小米,它和保时捷之间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小米SU7刚发布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它的外形和保时捷Taycan很像,小米自己也大方承认是“致敬经典”。

一开始,保时捷那边估计是没太当回事,甚至有些看不上。

有记者去问保时捷中国区的负责人,人家很圆滑地回答说“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但保时捷的全球CEO奥博穆先生,说话就直接多了,他公开表示,小米那种低价策略和保时捷追求的驾驶性能根本不是一回事,言下之意就是,拿小米和保时捷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是一种拉低身价的行为。

这种骨子里的傲慢,在当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市场给出的反馈,却让保时捷感到措手不及。

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包投票,结果是,很多人宁愿选择二十多万、酷似保时捷但智能化体验拉满的“保时米”,也不愿意再为那台一百多万的真保时捷买单。

保时捷半年狂跌13%! 小米跨界秒杀,豪车神话破灭-有驾

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对比:小米汽车发布会两个小时的订单量,比保时捷在中国辛辛苦苦卖一年的车还多。

面对这种情况,保时捷的经销商们也坐不住了,开始大幅度降价促销,各种优惠、折扣层出不穷,甚至传出了“不到50万买保时捷”的新闻。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清一些库存,但对一个豪华品牌来说,伤害是长远的。

因为豪华品牌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它的稀缺性和价格稳定。

一旦它开始频繁打折,就会在消费者心中失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光环,品牌价值也就被稀释了。

如今,面对严峻的现实,保时捷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那位曾经对小米不屑一顾的CEO奥博穆,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他坦言,保时捷可能需要在未来几年里,重新考虑在中国的电动车战略,甚至可能选择退出这个领域的竞争。

要知道,就在一年多以前,他还在上海车展上意气风发地宣布,要让保时捷的电动车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

这种从自信满满到准备撤退的转变,背后是整个市场格局的颠覆。

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但理智的选择,与其在一个自己已经不占优势的赛道上被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不如主动收缩战线,至少还能保住品牌最后的一点体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