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推出高定服务、需选10万元以上,配额40台/月

在2025年9月25日的雷军年度演讲中,小米汽车正式推出定制服务,以“每月40台配额、选配金额超10万元”的严苛标准,将超豪华品牌的专属体验带入主流市场。这一模式既是对传统汽车消费逻辑的颠覆,也是小米作为初创车企在高端化进程中的一次战略冒险。

小米推出高定服务、需选10万元以上,配额40台/月-有驾

小米定制服务首期覆盖YU7 Max与SU7 Ultra两款车型,用户需通过小米汽车APP完成定制流程:选配金额需突破10万元门槛,支付8万元定金后享有90天犹豫期,最终需前往定制服务中心确认配置。服务内容涵盖5款全新车漆、4款内饰主题、21英寸锻造轮毂、三色刹车卡钳及24K金陶瓷车标等26项个性化选项。以YU7 Max为例,基础车型售价32.99万元,叠加定制配置后价格直逼50万元区间,精准切入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腹地。

小米推出高定服务、需选10万元以上,配额40台/月-有驾
小米推出高定服务、需选10万元以上,配额40台/月-有驾

这种模式并非小米首创。保时捷的“Paint to Sample”服务允许用户从超过160种颜色中选择,定制费用高达数万元;劳斯莱斯则提供从车漆到内饰刺绣的全方位定制,选配价格常占车价的30%以上。但小米的突破在于将超豪华品牌的定制门槛从“百万级”拉低至“五十万级”,并通过线上预约、线下体验的OMO模式,重构了高端消费的服务链条。

小米推出高定服务、需选10万元以上,配额40台/月-有驾

对小米而言,定制服务既是品牌向上的利器,也是运营能力的试金石。每月40台的配额限制,本质是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平衡术——小米北京汽车工厂的定制服务中心虽配备400余平米专属空间,但柔性生产线的改造仍需时间。若订单量超预期,可能导致交付周期延长,损害用户体验;若订单不足,则可能因固定成本分摊过高而亏损。这种“试运营一年”的策略,既是市场试探,也是对供应链韧性的压力测试。

小米推出高定服务、需选10万元以上,配额40台/月-有驾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消费者认知。小米以“性价比”起家,其手机业务用户对价格敏感度极高。当定制服务将单辆车选配成本推高至10万元以上时,如何让用户接受“小米=高端定制”的品牌转型,成为关键命题。此前SU7 Ultra因过度宣传“1548匹马力”引发实测争议,已暴露出用户对小米汽车“参数营销”的信任危机。定制服务若缺乏实质性技术支撑,可能进一步加剧品牌形象的撕裂感。

小米推出高定服务、需选10万元以上,配额40台/月-有驾

然而,这种模式对初创车企的考验远未结束。定制服务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小米虽与全球顶级车漆供应商合作,但三年设计100款颜色的目标,仍需克服色彩管理、工艺稳定性等技术难题。此外,高端定制市场的规模有限,若小米无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非主流审美的个性化配色,比如这个紫色以及璀璨洋红)

(璀璨洋红配色)

小米推出高定服务、需选10万元以上,配额40台/月-有驾

小米定制服务的推出,标志着其从“产品制造商”向“生活方式提供商”的转型。在汽车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个性化定制或成为差异化的核心抓手。但这一战略的成功,取决于小米能否在以下层面实现突破:其一,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定制成本,避免“高定价=高利润”的简单逻辑;其二,建立严格的品控体系,确保每一辆定制车的质量稳定性;其三,持续输出技术亮点,让定制服务不止于“外观变化”,而是真正提升用户体验。

小米推出高定服务、需选10万元以上,配额40台/月-有驾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小米的尝试具有标杆意义。它证明,初创车企不必遵循“从低端到高端”的传统路径,而是可以通过精准定位、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在红海市场中开辟新赛道。当汽车从“交通工具”进化为“个性表达载体”,定制服务的价值或将被重新定义。#热问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