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E5 Sportback来了,熟悉的奥迪味,豪华轿跑新选择

最近这些年,咱们聊起汽车,话题总绕不开电动车。

这股浪潮来得又快又猛,好像一夜之间,马路上就多出了许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新牌子。

这些新车有个共同的特点:快,安静,长得也越来越像个光滑的“鼠标”。

奥迪E5 Sportback来了,熟悉的奥迪味,豪华轿跑新选择-有驾

这就不禁让很多老车迷心里犯嘀咕了:那些我们熟悉了几十年的老牌子,比如奔驰、宝马,还有那个以“科技感”著称的奥迪,当它们也开始造电动车的时候,还能是原来那个味儿吗?

会不会为了赶时髦,把自己最宝贵、最核心的那些东西给弄丢了?

特别是奥迪,大家一提到它,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那四个圈背后代表的严谨工艺、扎实底盘和那种说不出的高级驾驶感。

如今,当它推出一款名为奥迪E5 Sportback的纯电动车时,它其实是在用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来回答所有人的疑问和观望。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地方说起,就是这车长什么样。

现在很多电动车的设计,为了追求一个极低的风阻系数来增加续航,都把自己设计得圆滚滚的,线条非常简单,有时候你把车标捂住,都分不清谁是谁。

奥迪显然不想走这条路。

它在E5 Sportback身上,玩了一手漂亮的“传承与创新”。

你第一眼看到这台车,会觉得它很新潮,很有未来感,但仔细品味,又能从细节里找到很多熟悉的影子。

比如它整个车身显得特别宽、特别低趴,车轮上方那几块隆起的肌肉线条,行话叫“quattro blister”,这可是奥迪高性能车的标志性设计,一下子就让你想起了那台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地表最强旅行车”奥迪RS6。

再看它那从车顶一笔画到车尾的流畅弧线,又带着点当年惊艳了无数人的小跑车奥迪TT的神韵。

奥迪这么做,其实是在告诉大家:我拥抱电动化的未来,但我没有忘记我是谁,我这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审美基因,依然流淌在血液里。

它没有盲目地去追逐所谓的“网红脸”,而是用一种更高级的方式,把经典元素重新组合,创造出一种既属于未来,又 unmistakably(毫无疑问)是奥迪的独特美感。

这种自信,是那些凭空出世的新品牌很难模仿的。

看完了外观,咱们就得聊聊一台车的“灵魂”了,尤其是对奥迪这样的品牌来说,这个灵魂就是它的驾驶感受和核心技术。

现在电动车发布会,大家都在比谁的百公里加速更快,三秒、四秒的成绩满天飞。

奥迪E5 Sportback的数据当然也足够亮眼:它用上了宁德时代提供的将近100度电的大电池包,官方宣称续航能超过770公里,这基本上就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里程焦虑问题;它还支持800V的超高压快充,理论上最快10分钟就能补充370公里的续航,这速度跟你去加油站加油的时间也差不了太多了;动力方面,前后两个电机加起来能输出将近580千瓦的功率,换算成马力大概有780多匹,推动这台车实现3.4秒破百。

但如果奥迪只是把这些数据摆出来,那它跟其他那些“傻快”的电动车就没什么区别了。

它的真正厉害之处,在于数据背后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奥迪的核心技术quattro四驱系统,在电动时代变得更加强大。

以前的机械四驱,动力分配再快也需要一个反应时间,而现在用电机控制,动力可以在千分之一秒内就在四个轮子之间任意切换,哪个轮子需要抓地力,动力就瞬间给到哪里。

这就好比给车装上了四个独立思考的大脑,能让你在高速过弯或者湿滑路面上感觉车子被牢牢地吸在地上,信心十足。

再加上可以自动调节软硬高低的自适应空气悬架,这套组合拳经过德国工程师团队在赛道上成千上万次的调校,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就是,这台车既可以像行政轿车一样舒适平稳,也能在需要的时候变得紧绷、富有运动感。

它要传递的感觉是:快,只是我的基本功,而如何把这种快变得高级、可控、富有乐趣,才是我奥迪的看家本领。

奥迪E5 Sportback来了,熟悉的奥迪味,豪华轿跑新选择-有驾

这才是大家常说的“德味儿”,一种扎实厚重、人车合一的驾驶体验,这绝不是简单堆砌零件就能实现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智能化这个环节。

这可以说是过去几年所有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最头疼的问题。

中国的智能化发展太快了,无论是车机系统的人性化,还是智能驾驶的实用性,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过去那种一套系统全球通用的老办法,在中国消费者面前显得水土不服,反应慢、听不懂话、地图老旧,体验很不好。

这一次,奥迪彻底想明白了。

它没有再坚持自己从零开始搞一套系统,而是选择了“强强联合”的道路,和中国本土最顶尖的科技公司一起合作。

在智能驾驶方面,它找到了Momenta,这家公司在自动驾驶算法和数据处理方面是国内的佼佼者,能让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而不是一个生硬的程序。

在车内的座舱系统上,它用了高通目前最顶级的8295芯片来保证系统运行流畅,然后把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和火山引擎(也就是抖音背后的团队)的各种应用生态都整合了进来。

这就意味着,你在这台车里,可以用最自然的中文跟车机对话,它能听懂你的各种指令,还能给你提供各种熟悉好用的APP。

这步棋走得非常聪明,奥迪等于是把自己最擅长的车辆制造、底盘调校这些“硬件”功夫,和中国企业最擅长的软件、生态和用户体验结合了起来。

这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智慧的本土化策略,它让中国消费者能够同时享受到德国的精湛工艺和中国的科技速度。

从它为这个新平台专门建立的生产基地,到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德国总部的严格验证,奥迪也在保证,无论它如何拥抱本土化创新,那份对安全、品质和工艺的严苛标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底线。

它瞄准的,正是那些既欣赏百年品牌的深厚底蕴,又对前沿科技充满好奇,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年轻一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