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个月陪朋友去上车牌,整整耗了一天。 早上排队缴税,中午排队买保险,下午在车管所等到快下班。 现在轮到自己买车,却只用了十分钟在手机上点一点,三天后车牌就快递到家了。 这种变化来自于11月1日全国推行的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
我提车那天,4S店销售帮我登录“交管12123”APP,直接跳转到选车购险页面。 随机选号50选1,比我预想的号码要好。 全程不到半小时,我人还没离开4S店,所有手续都办妥了。
改革前那种奔波于税务、保险、车管所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现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业务数字化办理,纸质材料都不用提交。 公安交管部门与30多家汽车生产企业实现了“新车预查验”信息联网,车辆在生产环节就完成了查验信息采集。
不仅是新车上牌,还有6项交管服务也能网上办了。 比如解除机动车抵押登记、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转籍这些业务,现在都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办理。
机动车转籍变化特别大。 以前要两地奔波,先回登记地验车提档案,再去迁入地办理。 现在可以直接在车辆迁入地申请办理,不用再回迁出地。 对于异地工作的人来说,这省去了太多麻烦。
网上办理驾驶人考试也灵活多了。 如果临时有事不能参加考试,可以提前一天在APP上取消预约。 想变更准驾车型,也不用跑到车管所重新报名,线上就能操作。
这些措施实施后,公安交管网办业务增加到了41项。 每年预计将惠及上亿办事群众,大幅减轻大家往返窗口的负担。
防伪技术也升级了。 虽然车牌外观没变,但每副车牌都有唯一序列标识,实现制作发放全程留痕。 这从源头上防止了套牌假牌行为。
选号方式也更人性化了。 车主可以通过“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或“交管12123”手机客户端选取号牌号码。 有随机选号和自编自选两种方式,随机选号从“10选1”扩大为“20选1”。
保留原车号牌的条件也放宽了。 使用原机动车超过三年可以保留号牌的要求,调整为使用一年后即可申请保留。 原车转让或报废后,保留原号的申请时限从6个月延长至一年。
不同城市在上牌条件上还是有差异的。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对外地户籍上牌要求比较严格,居住证是必不可少的。 而三四线城市就相对宽松很多。
不过进口车、货车暂时还不支持线上上牌。 这些车辆的车主还需要按照原来的流程办理。
我拿到车牌那天,邻居刚买了新车。 他问我什么时候去上车牌,我说已经上好了。 他一脸惊讶,说没看见我出去办手续啊。 我给他看了手机上的“交管12123”APP,他立马下载了一个,说下次换车就不用请假了。
这种便利不仅体现在时间节省上,更是整个服务理念的转变。 以前觉得车管所是必须要亲自跑去办事的地方,现在发现很多事在手机上就能解决。
特别是机动车转籍信息网上转递,对于经常跨城市调动工作的人特别实用。 再也不用为了车辆过户专门跑回老家了。
网上申请校车驾驶资格也方便了很多。 符合条件的人可以直接在APP上申领,不用提交纸质材料。
大件运输企业可以网上办理临时号牌。 这对物流行业是个利好,减少了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有人说去年帮公司车辆办理业务,前后跑了三趟车管所。 现在类似业务在办公室就能完成,不用专门派出司机和车辆了。
不过刚开始使用这些线上功能时,还是有些不太习惯。 毕竟以往十几年都是线下办理,突然变成全线上操作,需要时间适应。
年龄大些的车主可能更需要子女帮忙操作APP。 但一旦熟悉后,就会发现确实比原来方便太多。 像我父亲刚开始对智能手机支付很抗拒,现在买菜都主动扫码了。
这种改革不是简单地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而是对整个流程进行了重构。 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从11月1日到现在,新措施已经实施了半个多月。 越来越多车主开始享受这些便利,车管所排长队的现象明显改善。
我上周路过车管所,发现大厅里人少了很多。 工作人员说现在大部分业务都能网上办理,只有少数需要现场处理的业务,所以等待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这种变化让整个汽车消费环境更加友好。 以前繁琐的上牌流程让很多潜在消费者犹豫,现在购车体验更加顺畅,有助于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