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首次!岚图泰山 37.99 万起标配三腔空悬,百万豪车配置下探

岚图泰山37.99万起,标配三腔空悬! 这价格是要掀翻豪华SUV市场的桌子吗?

国产首次!岚图泰山 37.99 万起标配三腔空悬,百万豪车配置下探-有驾

昨晚,岚图泰山正式上市,37.99万-50.99万的售价瞬间引爆全网。 但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全系标配三腔空气悬架这项曾经只出现在劳斯莱斯、保时捷Taycan等百万豪车上的配置,如今竟成了国产车的“入门礼”。 有人说这是“技术平权”,也有人质疑“堆料能否兑现体验”。 但无论如何,岚图泰山的出现,让理想L9、问界M9等对手瞬间压力山大。

价格屠夫还是价值革命?

国产首次!岚图泰山 37.99 万起标配三腔空悬,百万豪车配置下探-有驾

岚图泰山共推出四个版本:Max版37.99万、Max+版40.99万、Ultra版45.99万、黑武士版50.99万。 顶配价格甚至低于问界M9的起步价,但配置却堪称“满配狂魔”。 全系标配65度大电池、800V高压平台、5C超充、双叉臂+五连杆全铝底盘,以及最核心的三腔空悬+EDC魔毯系统。 这种“入门即高配”的策略,明显是针对消费者“选择困难症”的精准打击。

更狠的是,岚图还抛出了价值4.8万元的首销权益:5000元定金抵扣8000元车款、免费升级2万元的智能感应电动门、置换补贴5000元,甚至承诺因交付延迟每日补偿1000积分。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姿态,让人不禁怀疑:岚图是不是在赌后续的软件付费和用户生态?

国产首次!岚图泰山 37.99 万起标配三腔空悬,百万豪车配置下探-有驾

三腔空悬:从百万豪车到国产标配的逆袭

三腔空气悬架曾是豪华车领域的“技术壁垒”。 相比传统单腔或双腔空悬,三腔结构通过可变气室实现4种刚度、5挡高度调节,配合EDC魔毯每秒100次路况预扫描,可将过坎冲击降低13%、余震减少40%。 岚图泰山更是加入了双向16°后轮转向,让这台5.2米长的巨无霸转弯半径仅5.4米,堪比高尔夫这类紧凑型车。

国产首次!岚图泰山 37.99 万起标配三腔空悬,百万豪车配置下探-有驾

但问题在于,硬件堆料不等于体验升华。 此前某些国产车型也曾宣传空悬技术,却因调校功底不足被诟病“硬如钢板”或“晃如船”。 岚图宣称与保时捷工程团队联合调校,并通过2200MPa高强度钢铝车身和双盾防撞车门强化刚性。 实际表现能否对标百万豪车,仍需用户实测验证。

华为加持的智驾系统是王牌还是噱头?

岚图泰山Ultra版直接搭载华为乾崑ADS 4四激光雷达方案,配备34颗感知传感器,算力高达1000TOPS。 华为ADS 4.0支持城市NOA、代客泊车等L3级功能,且已积累1.45亿公里辅助驾驶里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低配版并未标配四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功能需额外付费开通。 这种“软硬件解耦”的策略,既降低了入门门槛,也为后续盈利留下空间。

鸿蒙座舱5.0的加入则强化了人机交互体验。 16.1英寸中控屏+21.4英寸后排吸顶屏支持多设备流转,AI语音大模型可实现全场景自然对话。 但用户更关心的是:华为生态与岚图原生系统的兼容性是否流畅? 频繁OTA升级会不会带来卡顿? 这些细节将决定智能化体验的成败。

空间与舒适性:第三排终于能坐成年人了?

岚图泰山轴距达3120mm,超越理想L9和问界M9。 官方宣称“六座平权”,第三排头部空间接近1米,腿部空间达915mm,甚至可选装加热/通风功能。 AI云舒座椅更内置66颗传感器,支持22向电动调节和26点按摩系统。 但实际体验中,第三排是否真能摆脱“小板凳”标签,还需考量满员时的行李空间常规305升的后备箱在六座满员下仅能容纳登机箱。

市场冲击:传统豪车遮羞布被撕掉了?

岚图泰山上市21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证明其定价与配置组合切中了市场痛点。 理想L9的“家庭奶爸车”标签、问界M9的华为光环,在泰山的三腔空悬+800V插混系统面前,似乎失去了稀缺性。 尤其岚图背靠东风56年造车底蕴,其云峰工厂63秒下线一台车的产能,更让消费者担忧的交付问题有了保障。

但挑战依然存在。 岚图品牌溢价能否支撑50万级定价? 用户对“央国企造车”的刻板印象是否会影响高端形象? 当BBA开始降价促销,新势力加速迭代,岚图泰山能否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热度,将取决于首批车主的口碑发酵。

安全与可靠性:数据亮眼,但用户敢赌吗?

岚图泰山在中汽中心Top Safety挑战中通过了105km/h前后夹击、65km/h侧碰等极端测试,采用2200MPa门环结构和双盾防撞车门。 电池包采用双重防护设计,支持IP68防水。 然而,新能源车安全不仅是“堆料”,更涉及电控系统标定、电池热管理策略等隐性工程。 岚图能否打破“国产车安全焦虑”,仍需时间检验。

尾声:一场关于“豪华”定义的重新洗牌

岚图泰山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豪华=高溢价”的旧逻辑。 三腔空悬从百万级下放至40万内,800V平台成为插混车型标配,这些技术溢出背后,是中国供应链成熟度的跃升。 但硬件参数只是入场券,真正的竞争已转向调校功底、用户体验和生态构建。 当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传统豪车的品牌光环还能闪耀多久? 这场争论,或许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