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3.5亿辆,一个矛盾现象正引发热议,陕西、南昌等地的超标车过渡期明明已结束(陕西2025年7月、南昌2024年12月),路上却鲜见交警大规模查扣。
许多车主反馈:“戴好头盔、别逆行,旧车照样跑! ”这背后并非执法松懈,是一场关乎安全与民生的管理转型正在落地。
延长过渡期成主流
河南郑州三次延长黄牌车过渡期,从2023年底延至2026年12月31日,为车主留足置换时间。
四川雅安给超标二、三轮车发新式临时备案牌(免费更换),允许通行至2028年5月31日,但明确禁止“老头乐”类四轮车上路。
山东:过渡期结束后对超标车“不禁行、不罚款、不扣车”,仅严查交通违法。
淘汰补贴推动自愿换新
中央与地方联动推出“以旧换新”补贴:铅酸电池车换购补贴约200-500元,锂电池车补贴很高。 2024年消费促进政策中,多地设电动车换新专区,加速淘汰超标车。
效果显著:南昌“百日攻坚”行动数据显示,2025年路面超标车存量较2023年下降62% ,自然淘汰成主力。
高危违法成整治核心
南昌交警2025年专项整治清单中,重点锁定不戴头盔、闯红灯、逆行三类行为,查处量占电动车违法总量的85% ,超标车属性未列入重点。
福建龙岩新规明确:无论是否超标,载人超员、加装雨棚一律扣车罚款。
强制报废仅针对“顶风上路”者
部分地区如浙江规定:过渡期结束后的1个月缓冲期内,车主主动报废可申领补贴;逾期仍上路者,车辆直接强制报废。
实际案例:2025年4月赣州查扣的307辆超标车中,291辆为多次违法或肇事车辆,仅16辆因单纯“超标”被扣。
2025年9月1日实施的新国标(GB 17761-2024),从生产端卡死超标车生存空间:
防火升级:全车塑料占比禁超5.5% ,阻燃材料强制使用,杜绝电池起火蔓延。
防篡改加严:控制器、电机功率篡改端口全部封死,厂家违规生产将吊销资质。
铅酸车“合法增重”:质量上限从55kg提至63kg,续航提升30% ,减少充电频次。
分类管理:物流、租赁等经营性用车必须装北斗定位,家用车可自选。
尽管管理趋柔,政策断层仍伤害车主权益:
销售端未同步禁售:2025年8月,县乡门店仍在售时速40km/h的超标车,消费者购车后直接面临淘汰风险。
河北车主李某的案例典型,他2023年购超标车,2025年过渡期结束需淘汰;邻居2025年购同款车,却因地方延期政策能用到2028年。
当前管理逻辑已清晰:
源头堵截:2025年9月起,企业停产旧标车;市场监管部门全网下架解速器、大功率电池改装件。
自然淘汰:通过换购补贴、续航升级的新国标车,吸引主动置换。 铅酸电池回收点已覆盖90% 城市社区。
行为严管:交警手持终端可实时筛查多次违法车主,对高风险群体定向管控。
这场转型印证了专家的判断:“标准管企业生产,非剥夺车主财产”(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当政策回归常识,安全与民生才能真平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