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多销量争议背后,硬派越野市场的“蛋糕”正在被谁切走?
今天打开热搜,看到一汽丰田高管赵东为普拉多销量“叫屈”,直言“40万以上硬派越野中普拉多是销冠”。但评论区却炸开了锅——有网友晒出数据:今年1-7月坦克500 Hi4-T销量2.2万辆,几乎是普拉多1.1万辆的两倍。这场争论背后,其实藏着硬派越野市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先看两组耐人寻味的数据。第三方统计显示,今年1-7月普拉多累计销量11835辆,而定位相近的坦克500 Hi4-T同期卖出22891辆。赵东强调的“40万以上硬派越野”这个细分领域,确实让普拉多保住了面子。但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表明,战场早已不局限在传统定义的赛道里。
一位常年跑川藏线的司机告诉我:“15年前进藏,十辆车里八辆是普拉多。现在再看,长城坦克和比亚迪方程豹已经成了新风景。”这个直观感受背后,是消费主力从60后、70后向80后、90后转移的必然结果。年轻一代既要越野性能,也要科技体验,更看重性价比。
赵东那句“全时四驱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能弥补的”,乍听硬气,细想却暴露了传统车企的思维定式。一位刚提了坦克500的车主说得实在:“我承认普拉多的机械素质,但周末带家人出去,孩子在后排看着大屏不闹腾,老婆坐着通风按摩座椅不晕车,这些体验难道就不重要?”
不过,普拉多也并非没有底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普拉多3年保值率依然维持在90%以上,这在新能源车普遍遭遇二手尴尬的当下,确实是个巨大优势。一位二手车商坦言:“混动越野车电池衰减是个未知数,很多买家还是更信任经过时间检验的传统动力。”
值得玩味的是,2025款普拉多的订单中有40%来自中国,成都工厂甚至需要加班增产。这说明什么?不是普拉多不行了,而是市场变大了——硬派越野从小众玩具走向大众消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
有业内人士点破关键:传统车企喜欢用“定语冠军”来守住阵地,比如限定价格区间、车辆类型甚至时间段。但消费者根本不吃这套,他们要的是综合体验。一位同时拥有普拉多和方程豹的车主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手机,有人追求极致性能,有人看重智能生态,没有谁对谁错,只有适不适合。”
从技术层面看,普拉多的全时四驱确实仍是硬核配置,特别是在极限越野场景下。但新能源越野车通过电机实现的精准扭矩控制、原地掉头等功能,也给玩家带来了全新体验。就像一位越野教练说的:“现在的新车就像智能手机,功能多但得小心用;老牌越野像功能机,可能不酷但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这场争论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不再是简单的“谁比谁好”,而是折射出汽车产业转型期的多元选择。有消费者直言:“如果只是城市代步偶尔郊游,我为啥要为用不上的极限性能买单?”也有人坚持:“穿越无人区时,可靠的机械结构比花哨配置重要得多。”
说到底,销量数字只是表象,背后的消费逻辑变革才值得深思。当“越野老炮”遇到“科技新贵”,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不断进化的市场需求。或许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说:“这个时代最大的公平就是,再也没有哪个品牌能靠吃老本高枕无忧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