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把汉L和唐L推上“陆地航母”位置时野心不小,可一年过去两车销量与市场预期差距明显,用户关注的“确定性”胜过黑科技

比亚迪推汉L、唐L时,那阵势真挺大。毕竟陆地航母这个称号不是随便盖的,至少在内部吹风会上能听到那个调调。记得去年年底,我跟一个比亚迪老朋友聊这俩车,他搓了搓手,说:这家伙真想把豪华感、性能、电池全塞进去,让人买了不后悔。当时他很看好,觉得会成为比亚迪的高端扛把子。

比亚迪把汉L和唐L推上“陆地航母”位置时野心不小,可一年过去两车销量与市场预期差距明显,用户关注的“确定性”胜过黑科技-有驾

但一整年下来,数据给人泼了盆冷水。乘联会11月快报里,汉L卖了4128辆,唐L卖了5000辆,合起来不到9000辆。对比比亚迪当月三十多万的总销量,这就像海里的可乐,一泼下去咝啦一声,连泡沫都没剩多少。这成绩放对手阵营更扎心:理想L7单车一个月能破1.5万辆;问界M7两个月就冲到了2.4万台。差距大得能用肉眼盯着看,网络论坛上旗舰成备胎的话,不是无的放矢,实打实地是库存的警告。

这到底为啥?动力上没差,刀片电池也是比亚迪自家拿得出手的招牌货,我以前说的是配置和技术优势会拉开距离,这话怪笨,技术差别在硬件层面确实存在,但对绝大多数买家来说,这些更像背景板——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车在日常生活里的确定性,尤其是寒冬的表现。去年冬天,我认识的一个北方车主抱怨道:我就想知道这汉L零下二十度还能不能跑完城里一趟。这话我觉得很真实。唐L出的冰雪限定版,主打的是加热电池+热泵系统,续航400公里。那批车几乎一发布就被抢光,从侧面透露出:比起花哨的黑科技,买家买的是我开不会打冷战的底气。

比亚迪把汉L和唐L推上“陆地航母”位置时野心不小,可一年过去两车销量与市场预期差距明显,用户关注的“确定性”胜过黑科技-有驾

再说充电桩,这事儿特别让人无语。双枪直流大功率,看着科幻,像是赛博朋克电影里脱胎的装备。但我大致查了下,全国能用的这种充电桩不过二三十个(估算数,不排除数据漏掉)。长途开车的人对这一点心里有数。导航那弹窗提醒你排队一小时,再牛的充电速度都成花架子。最近一次朋友去东北,他吐槽:等个充电一个小时,我坐车上都能读完一本书了。你说,这种速率,营销也救不了。

再跳个小题,我还想说说竞争对手们动静。理想用大沙发+冰箱彩电的组合扎实打家庭场景;问界M7靠智驾系统掰回点市场份额;蔚来频频送换电、买保险搞服务;连宝马奔驰都费劲心思降五万卖台车搅局。和这些比,比亚迪最缺的好像其实是会讲故事的人。举个例子,我跟某家4S店销售聊天,他有点无奈:试驾的时候,我们说技术参数多没用,客户更想知道这自动泊车能不能在小区里血战三分钟贴边。这种细节,比任何宣传词都管用。

比亚迪把汉L和唐L推上“陆地航母”位置时野心不小,可一年过去两车销量与市场预期差距明显,用户关注的“确定性”胜过黑科技-有驾

说回汉L、唐L,明年它们会搭载英伟达Orin X芯片和激光雷达,这纸面实力肯定硬核。但如果在店里只见到销售念参数,没机会让用户亲测能不能轻松自动泊车或自动躲避小障碍,那用户脑子里自动划掉了。额外那几千块的智能选装费用大概率飞到隔壁品牌了。

比亚迪把汉L和唐L推上“陆地航母”位置时野心不小,可一年过去两车销量与市场预期差距明显,用户关注的“确定性”胜过黑科技-有驾

我翻了翻今年初的笔记,发现当时我估计汉L和唐L会稳杀高端市场,有点过于乐观。实际上,旗舰车型的高端市场窗口期比想象中快被挤压了不少。你得面对理想、蔚来、问界,甚至豪华品牌的围追堵截。每一分技术背后,都隐藏着用户情绪这条线,如果没能成功把冷冰冰的黑科技转换为车主的用车自信,就只能看着L家族慢慢退场,换别人抢戏。

不免跑题,我倒有点好奇:比亚迪如果真想把汉L和唐L变成家喻户晓的陆地航母,他下一步该给销售和体验培训上几分?销售能不能真正成为把技术变成温度的人?即便技术上硬核满满,没人愿意在买车这事儿上花心思琢磨芯片性能,对吧?这或许是比亚迪接下来最大的挑战,也最不方便说破的秘密。

比亚迪把汉L和唐L推上“陆地航母”位置时野心不小,可一年过去两车销量与市场预期差距明显,用户关注的“确定性”胜过黑科技-有驾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