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告诉我们:但凡工作做的不错的人,不是自己有多能干,不是能力有多强,更不是一味地妥协,而是看透了这些……

点击蓝字 关注我

大家好,我是琦琦~

前几天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一句话特别戳心: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急着证明自己有多聪明。

说实话,这话让我想起了很多事。前段时间我老公在追《长安的荔枝》,我跟着看了几集,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李善德这个人物设定真的太真实了——一个职场老实人,能力强,肯吃苦,但就是不太会来事儿。

这种人我见过太多了,包括曾经的我自己。总觉得把事做好就够了,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甚至背锅...

1

看透选择权这回事,你就不会再做冤大头

李善德最开始就是个典型的能者多劳,皇帝要荔枝,这么个不可能的任务就落到他头上了。为啥?因为他能干啊。

我以前也是这样。记得刚工作那会儿,领导一有难活就找我,说我靠谱、能力强。我还挺得意,觉得这是信任。结果呢?累得半死不说,好处都被别人分了,出了问题还得我扛。

后来我才明白,这种信任其实是个陷阱

你看李善德,一路千辛万苦把荔枝运到了,结果呢?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就他还是原来那个位置。为啥?因为他只会做事,不会做局。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把自己放在执行者的位置上。他们要么掌握选择权,要么至少让掌握选择权的人离不开自己。

我后来带团队,就特别注意这点。

重大决策我绝对不会一个人扛,一定要让上级参与进来,让他们觉得这是我们的决定,而不是我的决定。这样既体现了对领导的尊重,也给自己留了后路。

2

和光同尘不是和稀泥,是高级的智慧

剧里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这话乍一听像是在讲人情世故,其实藏着大智慧。

我以前特别看不起那些会来事的同事,觉得他们没啥真本事,就会溜须拍马。后来吃了几次亏才明白,人家那不叫拍马屁,那叫情商高。

前两年我们公司有个项目,我负责具体执行,另一个同事负责协调各部门。论专业能力,我甩他八条街;论最后的功劳分配,人家拿了大头,我只是个重要贡献者。

凭啥?因为人家懂得众人抬轿子的道理。

项目推进过程中,我就知道埋头苦干,恨不得所有事都自己来;人家呢,有点成果就拉着相关部门一起庆祝,有了问题就组织大家一起想办法。结果项目成功了,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贡献,自然都愿意为他说好话。

这不是虚伪,这是格局。你把别人都带上了,别人当然愿意抬你的轿子。你什么都自己干,别人凭什么帮你?

3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给决策者搭台子

李善德最大的问题,就是只知道解决问题,不知道给领导搭台子。

啥叫搭台子?就是让你的老板,在他的老板面前有面子,有台阶下。

我有个朋友在外企做中层管理,她跟我分享过一个观察:那些升得快的同事,都有个共同特点——特别会包装老板的决策。

老板提出一个想法,他们立马能找到理论支撑、数据佐证,甚至行业标杆案例,把这个想法包装得高大上。哪怕这个想法本身就是老板拍脑袋想出来的,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不是拍马屁,这是专业能力的体现。你想想,老板也是人,他的想法也需要被论证、被完善、被推广。你能帮他做这个事,他当然离不开你。

我现在写方案,就特别注意这点。不只是把事情做对,还要把做对的理由讲清楚,把老板的决策逻辑梳理得清清楚楚。这样不管是向上汇报还是向下传达,都有理有据,老板也觉得有面子。

写在最后

说实话,看完《长安的荔枝》,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优质图文扶持计划#职场上真正混得好的人,从来不是最能干的那个,而是最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那个。

李善德的悲剧在于,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把事做对上,却忽略了把人做对。

这个世界上,80%的事情都需要通过人来完成。你再有能力,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最终还是会撞得头破血流。

当然,我不是说要你变成那种只会溜须拍马的人。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多想想怎么让别人也受益,怎么让合作变得更顺畅,怎么让老板在上级面前更有面子。

这不是世故,这是成熟。

2025,我们一起加油!

感恩遇见您!也感恩您的点赞+评论+转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