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半年记:魏建军一句话引发行业“”,下半年战局已显雏形
在汽车行业的浪潮中,2025年已然过半,一场场变革如同惊涛骇浪,不断重塑着行业的格局。接下来的战役里,车企没有退路,唯有向前。
近两年来持续的价格战,在政策的引导下开始逐渐消退。那些曾经疯狂厮杀的场景,正慢慢被理性的光芒所取代。而智能辅助驾驶,也因监管的介入而放缓了狂奔的脚步。车企们似乎终于意识到,盲目追求低价和过度宣传并非长久之计。
裁员,这个在车企眼中是抗压佳手段的词汇,总是被包装得较为温和。尽管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的重组按下了“暂停键”,但“整合”与“重构”依然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词。相关部门政策频繁出手,为行业的无序竞争按下“暂停键”,行业秩序得以重塑,恢复“生机”似乎就在眼前。
3月底小米汽车的一场车祸,让大众对自动驾驶产生了质疑。随后,工信部召开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这一举措给火热的“智驾元年”降了降温。同时,工信部、中汽协等多方批评以价格战为代表的内卷式竞争,价格战的边际效应正在急剧递减。
魏建军那句“车圈恒大”的言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引发了“”。它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前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撕开了汽车行业长期以来虚假繁荣下的遮羞布。价格战不仅挤压了整车厂的利润,更将压力传导至上游供应商,账期问题成为这一危机的集中体现。尽管政策承诺缩短供应商账期至60天,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重组、整合在车企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上汽、广汽、长安、东风等车企集团都以不同方式对组织架构及流程进行了变革调整。吉利汽车更是将多个子品牌进行整合,重塑价值体系。造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等,也在进行深度整合,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裁员潮在5月份爆发,短短一周内,6家车企被曝裁员超1.5万人。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供应商首当其冲,电动车零部件数量的减少导致冗余产能无法消化。沃尔沃、日产、保时捷等车企也纷纷裁员,以控制成本。
总体来说,上半年在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下,车企们开始收敛“疯狂”做派。业内分析认为,价格战不会止步于此,但会向价值生态靠拢。裁员大概率会继续,毕竟重组和裁员是当前车企应对不确定挑战稳定的“答案”。
下半年的战局已经初步勾勒成形:政策导向正从短期补贴转向生态建构,企业战略从市场份额争夺升级为技术制高点抢占。接下来或将继续形成“强者恒强”的效应辐射,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车企们还需不断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