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街头突发自燃,高温天汽车安全引关注,这些防护措施要记牢

最近河南那天气,真不是开玩笑的,走在路上感觉鞋底都要化了,多地气温直接冲破了四十度大关。

就在这么个“火炉”天里,一件让所有车主,特别是开新能源车的朋友们心里一紧的事儿发生了。

在街头,一辆荣威ei5电动车,停得好好的,突然就自个儿着起了大火。

这火可不是小打小闹,从现场视频里看,火苗子呼呼地往上蹿,很快就把整辆车给包了起来,滚滚的黑烟冲得老高,隔着屏幕都觉得吓人。

荣威街头突发自燃,高温天汽车安全引关注,这些防护措施要记牢-有驾

这还不算完,火势太大,把停在旁边的两辆“邻居”,一辆别克和一辆哈弗也给引燃了,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最后消防员赶到把火扑灭了,但三辆车都烧得不成样子,现场一片狼藉。

更蹊跷的是,据发视频的人说,这火的性子还挺烈,上午刚给扑灭,到了下午,居然又自个儿着了一回。

这事一出,大伙儿心里肯定犯嘀咕:这好端端的电动车,怎么就跟个炮仗似的,说点就着呢?

尤其是在这种高温天气下,我们的电动车是不是就成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品?

这心里没底,开车上路都觉得不踏实。

其实,咱们先别急着恐慌,这事儿背后有它的科学道理,咱们今天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好好聊清楚,也让大家知道,这夏天到底该怎么伺候咱们的电动爱车,才能让它安安稳稳地陪我们度过酷暑。

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动车为什么会着火,特别是这种突发的自燃。

罪魁祸首,用专业点的话说,叫做“热失控”。

这词听着挺吓人,但理解起来不难。

您可以把电动车的那个大电池包,想象成一个装满了成千上万节高能量小电池的“大箱子”。

每一节小电池里都进行着活跃的化学反应来储存和释放电能。

这个“大箱子”其实挺娇气的,它最怕的就是热。

当外面的环境温度太高,比如夏天在太阳底下暴晒,或者因为我们不正确的充电、太激烈的驾驶导致电池自己内部温度持续升高,一旦这个温度超过了它能承受的极限,其中一节小电池可能就会“中暑”,内部的化学物质开始发生失控的链式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的热量和可燃气体。

这就好比一挂鞭炮里的一节被点燃了,它会立刻引爆旁边的一节,然后一节接一节,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大箱子”就烧起来了。

这就是“热失控”的全过程,一旦开始,几乎无法逆转,所以我们看到电动车起火往往火势凶猛,还可能伴随爆炸。

至于为什么会复燃,就是因为即使表面的明火被扑灭了,但电池“大箱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可能还在继续,温度依然很高,只要一接触到空气,就可能再次燃烧,这也是扑救锂电池火灾的难点所在。

听到这,可能有人更害怕了,觉得电动车太危险。

荣威街头突发自燃,高温天汽车安全引关注,这些防护措施要记牢-有驾

但咱们得讲事实,摆数据。

根据咱们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统计,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率,其实比我们开了几十年的燃油车还要低一些。

数据摆在那儿,大概是每万辆新能源车里,出事的不到一辆,而燃油车的数据要比这个稍微高一点。

那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新闻里老是电动车着火呢?

一方面是因为电动车是新事物,大家关注度高,一出事就容易上新闻头条;另一方面,它那个“热失控”的燃烧方式,场面确实比较震撼,传播得也快,给大家造成了一种电动车更容易着火的印象。

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支持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大方向是没错的,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它,而不是因噎废食,一竿子打死。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在这动不动就四十度的夏天,我们普通车主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防止爱车“中暑发火”呢?

其实方法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养成一些好习惯。

咱们先从充电说起,这是和电池打交道最频繁的环节。

第一,千万不要有“充满强迫症”。

很多人用手机习惯了,总要把电充到100%才安心,这个习惯用在电动车上可不好。

锂电池最舒服、最健康的状态,是在电量20%到90%这个区间里活动。

您要是天天都把它喂得饱饱的,充到100%然后放那儿,或者反过来,老是等电量快耗尽了才去充,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会给电池内部的化学结构带来额外的压力,加速它的老化,时间长了,出问题的风险自然就高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浅充浅放”,日常通勤用,充到80%或90%就足够了,电量掉到30%左右就可以考虑去补电了,让电池始终保持在一个轻松的状态。

第二,充电方式要合理搭配。

现在充电桩有快充和慢充两种,快充确实方便,半个多小时就能充一大半,但它就像是给电池灌“烈酒”,电流大,冲击力强,发热也猛,偶尔应急可以,但如果天天都用快充,电池的寿命肯定会受影响。

慢充呢,虽然时间长,但它像是给电池喝“温水”,电流小,过程温和,对电池的保养最好。

所以,有条件的话,尽量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这样劳逸结合,电池才能更健康长寿。

荣威街头突发自燃,高温天汽车安全引关注,这些防护措施要记牢-有驾

第三,充电的环境和时机很重要。

夏天充电,一定要注意“天时地利”。

刚跑完长途或者激烈开了一阵子车回来,电池本身就很热,这时候千万别马上就插上充电枪,让它在原地“冷静”个半小时一小时,等热气散散再去充。

充电的地方,最好选在阴凉通风的地下车库,避免在太阳底下暴晒着充电,那等于是在给电池“火上浇油”。

如果实在没条件,也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那段时间。

说完了充电,再聊聊日常的驾驶和停放。

开车的时候,尽量保持平稳。

别老是玩“地板油”起步,或者来回急加速急刹车,这种驾驶方式会让电池瞬间大电流放电,内部温度会急剧升高。

咱们开电动车,追求的就是那种安静平顺的感觉,温柔一点对待它,不仅省电,更是保护电池。

停车也是个大学问,夏天停车,别图省事儿就停在那种黑色的柏油路面上,那路面在太阳下温度能到六七十度,电池包在车底下,等于被持续“烘烤”。

所以,停车首选是地库,其次是树荫底下或者有遮挡的地方。

还要注意车底下别有干草、纸屑、柳絮这些易燃物,防患于未然。

最后,就是定期的检查和保养了。

车子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它也需要“体检”。

建议大家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回4S店给电池包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让专业设备看看电池内部的电芯是不是还一致,有没有老化的迹象。

特别是,如果您的车发生过磕碰,尤其是车底盘有过刮蹭,哪怕外表看着没事,也一定要去检查一下电池包的外壳有没有变形或者损伤,因为外壳的轻微变形都可能挤压到内部的电芯,埋下短路的安全隐患。

同时,也要多留意车机系统的软件升级通知,厂家会不断通过OTA更新来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这个系统就是电池的“大脑”,升级它就等于给大脑更新知识,让它能更聪明地管理温度和充放电,提高安全性。

当然,我们也要学会识别车辆发出的“求救信号”。

如果在开车时,仪表盘突然跳出电池故障的警告,或者闻到车里有股烧焦的糊味,听到电池位置传来异常的响声,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这时候,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立刻在安全的地方靠边停车,关闭电源,然后车上所有人员迅速撤离到远处。

如果看到车底开始冒烟,那很可能就是热失控的前兆了,这时候千万不要想着自己去救火,您的任务只有一个: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至少五十米以外的安全地带,然后拨打119报警。

记住,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车辆的损失可以有保险,但人的安全是无价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