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0月份乘用车销量排行榜出来了。数据挺直白的:五菱宏光MINI EV以绝对优势成为全品类销量冠军。包括微型车、微型车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它稳坐这个宝座。其实说实话,没什么特别意外的。宏光MINI EV确实火得突兀,但我倒是对它的持续火热原因没怎么深挖。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宏光MINI EV的销量体感估算大概在1.8万台左右,几乎是排第二的车型的两倍多。这个差距,不确定是不是样本太少,但足够说明问题——它的用户基础确实广泛得惊人。有人说它就是个移动的手机壳,说法虽带点调侃,但讲到点子上。它满足了低价、实用、不折腾的主流需求。
车市现阶段,价格战激烈,尤其微型车线里,价格弹性大。五菱这次就靠价格和空间占据了优势。微型车的用户群,很多是刚需+城市通勤的,偏爱便宜、省油、用完还能转手卖个不错价的。你看,宏光MINI EV的简洁,仅仅一个盒子式设计,居然就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老龄化的上班族——这人群对车的需求很直接,不光要能坐、能开,还得能携带,尤其在个别二线城市,停车难得一比,迷你车更显优势。
说起空间,我看到一组对比。同价位的微型汽车里,宏光MINI EV空间最大。以门店实际体验为例,内部空间能装下3个快递包裹,还能挂个包,挺实用。反倒吉利那款微型车,虽然也便宜,但空间明显就紧凑一些。说实话,价格是一方面,但空间实用性更是硬指标。有人会问,车子越小,安全吗?我猜测,这跟设计和材料有关,毕竟宏光的安全配置也在跟进,市场口碑还算靠谱。
让我想到一个很俗的比喻:就是宏光MINI EV像个城市中的霸王。它不需要太多花招,靠着便宜+实用打天下。它不追求豪华,也不追求科技感。你会发现,不少买它的车主,都是被价格盯准的刚需族。上海一些小区门口,那个碎碎念的快递哥每天骑的,就是一台宏光MINI EV,估算百公里成本可能才3块左右(这只是少量推测,但不会差太远)。省油、便宜、简单——就是这么实在。
这让我忽然想,供应链是不是也跟着简约了?它就像吃汤的筷子——只要这个解放了那一块面,也就够了。生产这块,宏光跟上游的简单直接,让成本控制得很好。就算现在供应链博弈紧张点,也不影响它的出货量。以前我跟某修理工聊天,他说:宏光的车架、底盘都挺结实,但最得意还是它的定价。我觉得,这是个卖得出的关键。
自我更正一下,刚才太绝对了。毕竟,宏光宏光,你说完美无瑕也不算。这个价位车,安全配置不能太多也正常,但你不能要求它跟新能源旗舰比续航、比高科技。车的价值是不是在于你用得到的地方——这句话很空,但细想,也有不少真理。
说到续航。宏光MINI EV的续航大概在120-170公里这个区间(个人体感数值嘛,没有大样本佐证)。对短途通勤来说,已经足够。很多用户也不追求长途旅行,就是能跑通公司、学校的日常。比起大SUV的168公里油耗+硬撑来说,微型车成本低、维护简单。购车不光是用了点钱,还考虑后续的保值率问题——这块我倒没特别算过,但猜测,保值率会低一些(产权、存量庞大,二手市场优惠不少),毕竟它的象征价值几乎没有。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五菱布局微型车,未来还能抬头吗?毕竟消费者换车潮越来越多样化,但你说,真的会有人赎回宏光MINI EV吗?好像咱就买一辆用几年就得换部分用户,留存率不算高。除非它的升级版能在空间、续航、智能化上再升个档次。很多微型车都在蹭入门市场的份额,哪怕空间不够大,成本低、易操作,仍然有市场。
也不是说宏光MINI EV一枝独秀。对比它的对手,比如吉利星愿微型车、比亚迪的一些新能源车,差别主要在品牌认知和配置上。吉利星愿尺寸大点,配置丰富点,性能也更稳,但价格就会上涨百五十块钱左右。我想,普通用户看,不太会在意多几百块,反正用得着才是关键。
看到这些销量,一不留神,我又会想:我们是不是低估了买车背后的逻辑?很多人不是一开始就考虑用几年或者能售掉,而是觉得这辆车就这么使用。赚的快,花的也快。——对了,说到花钱,车子百公里油耗算下来,大概3块多,如果一直涨,未来这个数字就会更高,但新能源成本能降得下去么?我找了算了一笔账,新能源车的折旧,可能比传统燃油车低30%,但这个平均折旧率数据很模糊,没几个样本能证明。
(这段先按下不表)宏光MINI EV其实挺像一款工具。用过的朋友都知道,最最重要的,是它的便利和成本控。买车的目标不是炫耀,而是用得顺手。你看,宏光的用户群,很多是第一辆车,或者补贴、便利、预算有限的家庭。
我还在想,未来几年里,这个微型车战场会不会变得更复杂?比如科技的插入,比如越来越多的智能化配置加入,加点自动驾驶辅助,或者能在车机上实现点外卖、导航、微信开会。这个方向我觉得很猜测,就是没有经过深思。
有一点我确定——这类车,留给我们这些行业观察者的,绝对不是空话题。你怎觉得?又会出现哪些惊喜或意外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