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名小订延期至10月4日交付源自供应节奏变化与台风影响,理想汽车强调两条产线独立完整确保生产节奏不受影响

我坐在展厅的真皮座椅上,手指沿着方向盘的纹路打圈,油光和皮革味混在鼻腔里。最近的行业信号有点扎人,尤其是中端纯电SUV的交付节拍。IT之家的报道还在耳边绕着:72名小订延期到10月4日,原因是供应节奏变化和台风影响。那句对话还在耳畔回响:这十一假期要变成四分之三的计划。我点点头,盯着排产表上密密麻麻的数字。

同事小王在电话里走神地说了一句:72名小订延期到10月4日。换成门店的角度,这意味着排队的车主不止一个。旁边的灯光把金属件的边角照出冷光,我把笔记本翻到新的页,一行行数据跳动。

72名小订延期至10月4日交付源自供应节奏变化与台风影响,理想汽车强调两条产线独立完整确保生产节奏不受影响-有驾

我突然想起一个细节:理想 i8 和 i6 的产线其实是两条独立的完整线,不是挤在一路的那种并肩跑。这点在现场同事的口吻里显现得很明显——不是说产能不够,而是哪条线卡谁的节奏就靠谁来拉这种分工感很强。

数字上,72名小订延期(估算/体感/样本少),再加上自26日发布以来,订单持续火爆,供不应求的说法,给人一种节拍不乱就算稳的印象。理想方面还披露:理想 i8 与 i6 都有独立产线,理论上不会因为某条线短暂停摆就全局崩。今天14:00左右,官方还给昨天到今天的锁单用户做了交付时间刷新,似乎想把不确定性吞下去。(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我自己心里有一个不确定性标若零部件的物流再晚一天,产线再稍微受点扰,后面的排产就会连环拉长。

72名小订延期至10月4日交付源自供应节奏变化与台风影响,理想汽车强调两条产线独立完整确保生产节奏不受影响-有驾

价格线里,理想 i6 的起步价定在 24.98 万元,基本场景就是小一号的 i8—这个口吻来自朋友的口头印象,实际体验还得以车内感受为准。至少在外观风格和座舱布局上,i6的定位没有把自己塞进大号充电桩广告牌那条路。对比同价位的同类车,实操差别就体现在两点:一是座舱的前排视野和中控触控的响应速度,二是后排空间的实际落地感。你坐进去会发现,理想家族式的中控屏幕更贴近驾驶员视线,操作起来更顺手;而另一款同价位的竞品在座椅腰托和后排腿部空间的实际感受上要略显紧凑。不是谁更高级,只是两种关切点不同。你更看重日常的顺手还是后排的舒服?

供应链的图景,像是在超市排队结账。货架上货品摆放必须顺手、稳定,运输环节必须不踩坑,这些想法在研发阶段就像家里做饭的分配:谁负责哪道工序,谁来端盘,谁来清理。你会发现,研发和生产的节奏其实和日常生活很像——不是谁抢着算钱,而是把每一步都算清楚、让下一步能立刻接上。

一个我没细想过的猜测:也许是某种传感器供货延迟影响了组装线的衔接,才让排产像被拽住的绳子,拉不起完整的整条线。但这只是猜测(不确定)。

72名小订延期至10月4日交付源自供应节奏变化与台风影响,理想汽车强调两条产线独立完整确保生产节奏不受影响-有驾

临场小算一笔:以两条线合计日产60辆来算,若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稳定交付,目标得往日产80辆/线左右伸,申请加班或换班才有希望。估算的口径很粗,现实里还得看物流、焊接件、涂装干燥线等环节能不能同步拉起来。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的是一张折叠的工位卡片,写着标件2号线的小字,边角有被折出的痕迹——像是这条线的工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让整条线的节拍偏了一拍。家里的朋友,说过一句话也挺有意思:你们的车就像一台会讲故事的机器,故事越复杂,越需要稳定的流程。这种感觉在现场的设备运转声里一拍一和地回应着。

三条提问分散在文里,你们会怎么取舍这波交付节奏的变化?你们更关心11月前的交付能否稳定,还是价格的走向?你们在同价位的电动SUV里,最在意的实操差别到底是哪一块?

72名小订延期至10月4日交付源自供应节奏变化与台风影响,理想汽车强调两条产线独立完整确保生产节奏不受影响-有驾

有几处小情绪要说:有些任务的紧迫感确实让人厌烦,但也知道是火力全开的阶段,忍一忍,就能在灯光下看到产线的稳定节奏。

你要是现在正准备下单,或是已经在等待交付,我想听你对独立产线能多大程度抵御波动的看法。你会不会因为这份延期而改变计划,还是愿意继续排队?你更愿意把钱花在更早的交付还是更晚的交付但体验更好的车上?

72名小订延期至10月4日交付源自供应节奏变化与台风影响,理想汽车强调两条产线独立完整确保生产节奏不受影响-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稍微放下笔,盯着前盖线条的折痕想起一个细节——发动机盖与前灯之间那条缝的光线,今天比昨天明亮一些,但也让人更清楚地看到里头的细微变化。(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怎么看,这种看得见的进步在你们的心里到底抵不抵得上延期的焦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