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遥远的巴西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值得咱们大伙儿聊一聊。
这事儿的主角,一位是巴西现任总统卢拉,另一位则是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比亚迪。
事情的起因是,卢拉总统去参观了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新建的工厂,参观完之后,这位七十多岁的政坛老将情绪非常激动,甚至公开表示,这一天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了,一个汽车工厂的落成,怎么就能让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发出如此深的感慨?
这背后,其实是一段关于失落、重生和希望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的一些深刻变化。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得先把时间往前倒几年。
卢拉总统参观的那个地方,位于巴西的卡马萨里市,它并不是一块空地。
在不久之前,这里曾是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公司在巴西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
那时候,厂区里机器轰鸣,养活了成千上万的本地家庭,是当地经济的绝对支柱。
然而,在2021年,福特公司宣布全球战略调整,决定撤出在巴西的生产业务。
这个决定对于卡马萨里来说,不亚于一场经济地震。
工厂大门一关,成千上万的工人瞬间失业,整个城市的经济链条都受到了重创。
曾经热闹非凡的工业区,一下子变得死气沉沉,巨大的厂房被遗弃,任由野草从水泥地的裂缝里长出来,那景象,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萧条和落寞。
对于那些失去工作的本地人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薪水,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和一份作为产业工人的尊严。
就在这片几乎被遗忘的土地上,转机出现了。
来自中国的比亚迪,带着高达55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大约71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来到了这里。
他们接手了福特留下的这片旧址,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一个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整个拉丁美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这个消息对于当地人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但起初,怀疑和观望的情绪肯定也是有的。
毕竟,一个百年汽车巨头刚刚撤走,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品牌,真的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甚至做得更好吗?
事实给了所有人一个响亮的回答。
当卢拉总统站在窗明几净、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的新工厂里,亲眼看着一辆辆崭新的比亚迪宋Pro缓缓下线时,他内心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
当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将一把象征着比亚迪全球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车钥匙交到他手中时,这个时刻的意义就远超了一次简单的交接仪式。
卢拉总统反复强调,比亚迪的到来,是“最好的替代”。
他甚至用了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来形容这个过程:“上帝用曲线写字,他让福特离开巴西,就是为了让比亚迪到来。”这句话之所以能引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是因为它精准地道出了所有巴西人,特别是巴伊亚州人民从失落到重获希望的心路历程。
那么,比亚迪究竟给巴西带来了什么,能让总统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呢?
首先,最直接、最实在的,就是就业和民生。
据统计,比亚迪这个项目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了两万个。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这些新上岗的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福特撤厂时失业的老员工。
他们重新穿上了工服,回到了熟悉的机器旁,这份失而复得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家庭的稳定和生活的保障。
所以卢拉总统才会说,这座工厂不仅仅是在制造汽车,更是在“制造尊严”。
它让卡马萨里的人民能够重新挺起胸膛,找回了那份属于劳动者的骄傲。
这对于一位工人出身、始终将民众福祉放在心上的总统来说,无疑是他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其次,比亚迪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和岗位,更关键的是带来了代表未来的先进技术。
卢拉盛赞比亚迪带来了“全球汽车产业中最重要的技术”,这绝非客套话。
在全球汽车产业从燃油向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凭借多年的积累和创新,确实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比亚迪掌握着电池、电机、电控等一整套核心技术,它带到巴西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组装车间,而是一个包含研发、生产、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这对于同样希望实现工业现代化、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巴西来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这是一种深度的技术合作,帮助巴西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基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仅是作为发达国家的一个市场或加工厂。
市场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
巴西的消费者用自己的选择,为比亚迪投了信任票。
数据显示,比亚迪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冠军,仅仅在今年前八个月,销量就达到了惊人的67244辆。
这个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巴西家庭对中国品牌、中国技术的认可。
这种发自民间的接受和喜爱,比任何官方的宣传都更有说服力。
比亚迪也展现出了长期扎根、共同发展的诚意。
比如,他们承诺为即将在巴西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提供专门定制的新能源车辆,并且在会后将这些车辆全部捐赠出来,用于支持巴西的公益事业。
这种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无疑会赢得更多当地民众的好感和尊重。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卢拉总统那句“最难忘的一天”,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他话语里的分量了。
他看到的,是一片工业废墟上的涅槃重生,是成千上万个家庭重燃的生活希望,是一个国家拥抱未来产业发展机遇的生动实践。
比亚迪在福特旧址上的焕新,已经超越了一个单纯的商业投资项目,它成为了中巴两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一个典范。
它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全球化模式: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支配和索取,而是基于共同发展的目标,携手共进,共享成果。
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和启示的样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