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梗概
时间:2023年下半年至2025年
地点: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江浙沪、广东等新能源车普及较快的地区
人物:二手汽保设备回收商王先生、汽服门店经营者、设备厂商
事件: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和传统汽修厂的集中倒闭,二手汽保设备市场供过于求,导致设备周转期延长,库存积压,资金占用增加。2025年上半年,新注册汽修门店数量同比下滑近50%,日均闭店241家,远超日均新开门店161家。二手汽保设备回收生意遇冷,行业加速洗牌,传统燃油车维修需求减少,新能源车维修需求上升。部分门店通过专业细分赛道实现逆势增长,行业呈现“5%超级头部、45%剩者、50%淘汰”的金字塔格局。
---
二手汽保设备市场的冰与火
2025年,汽修行业的日子不好过。日均241家门店关门,二手汽保设备市场也跟着遭了殃。长春的王先生,一个干了7年二手汽保设备回收的老手,最近也愁得不行。他说,过去设备周转最快只要一周,现在拖个一两个月都算正常,有些成色差的设备,甚至一两年都卖不出去。
王先生的生意,曾经红火得很。2018年入行时,二手汽保设备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同行们大多瞧不上这门生意,觉得赚不了大钱。可王先生发现,需求大得惊人。他的设备从东北卖到新疆、西藏,甚至云贵川的同行都从他这儿拿货。2019年到2023年,他的生意一直不错。那几年,疫情催生了一波闭店潮,大量汽修厂倒闭,设备回收成本低,而想开店的人又因为新设备太贵,更愿意买二手货。
可到了2024年,情况急转直下。新能源车在江浙沪、广东等地快速普及,传统汽修厂集中倒闭,二手设备满天飞。全国各地的汽保商扎堆卖二手,市场一下子供过于求。更糟的是,新开店的数量锐减。2025年上半年,新注册的汽修门店只有2.9万家,同比下滑近50%。日均新开门店161家,闭店却高达241家。王先生的生意,就这么被卡住了。
二手汽保设备市场,本质上是个“单边生意”。汽修行业越难,闭店潮越猛,理论上就越赚钱。如果一个门店每三个月换一个老板,而这些老板都从同一个公司买设备,那三年下来,这家公司在硬件销售上的回报值,是单次销售的12倍。可现实是,开店数远低于闭店数,王先生的如意算盘打不响了。
更让王先生头疼的是,新能源车的普及,直接改变了汽修行业的格局。传统汽修厂能接的活儿越来越少,新开的门店大多是新能源车专项专修店。这些店对二手设备的兴趣,远不如以前的传统门店。再加上各大线上平台和设备厂家直接下场搞直销,二手设备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王先生的困境,其实是整个汽修行业的缩影。2025年上半年,后市场产值和台次同比分别下滑5%和4%。燃油车进厂台次同比降幅在4%到10%之间,而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同比增幅高达10%到57%。传统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依赖燃油车业务的门店,日子越来越难熬。
房租、人工、合规成本不断上涨,中小门店的抗风险能力弱,更容易陷入转让困境。但行业并非全是闭店潮。像惠州阿君养车、佛山六式汽车底盘调教中心、郑州精英汽车维修这样的门店,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甚至扩张。这种分化,印证了汽修行业“5%超级头部、45%剩者、50%淘汰”的金字塔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二手汽保设备的流转,不仅仅是旧货买卖,更是汽修行业新陈代谢的直观表现。闲鱼上“9.9新设备白菜价出”的转让信息,与日均241家门店闭店的数据相互印证,传递出传统汽修业态在新能源浪潮与成本压力下的转型阵痛。
那些闭店前变卖设备的门店,是部分从业者无奈退场的信号。但对整个行业而言,这更像是一场“刮骨疗毒”。淘汰低效供给与过剩产能的同时,也为专项专修等细分领域腾出了生长空间。专注底盘专修的阿君养车、专注底盘调教的佛山六式等门店的逆势扩张,证明行业并非只有闭店潮,专业细分赛道暗藏新机。
二手汽保设备市场的走向,最终还是与汽修行业的变革绑定在一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将推动汽修设备加速向新能源维修适配方向转型,传统燃油车维修设备的转让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行业整合与洗牌仍将持续,经营不善的中小门店仍将退出,设备转让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仍会保持活跃。
对每一位汽修人来说,真正的机遇不在于低价收售旧设备,而在于看清趋势、主动求变。是紧跟新能源技术升级设备、布局新赛道,还是深耕燃油车维修细分领域、做精专业服务,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选择题。
行业洗牌不是终点,而是筛选出真正适应时代的“剩者”与“强者”。在设备的新旧交替间,汽修行业的下一个周期,正在悄然开启。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