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了翻朋友圈群里的几个汽车销售,我跟他们聊得最多的话题是吉利星越L的改款。你知道吧,这车刚改完没多久,内饰就开始曝光新谍照了。这事儿让我忍不住感叹一句:又要改?刚刚才改完啊!销售小杨嘴角抽搐着跟我说,就没停过手,厂里动作比我还快。估计消费者也挺迷糊的,啥时候才是稳定版?
话归正传,这次中期改款的最大变化是——取消了中控和副驾的双联屏,换成了一块大尺寸的单一悬浮中控屏。这招听着有点简约至上味儿。你星越L之前可是靠着三屏联动的科技感出圈的,炫酷得不行,现在反倒变得更实用了。销售小杨跟我说,副驾驶那块小屏,说实话多半被玩坏了,也没人真用它看啥东西,反而拖电瓶。我个人觉得副驾的那块屏对于油车来说,消耗电瓶而且实用性不强,如果你是老司机,经常两眼盯着前方,副驾玩屏幕那画面都怪怪。
说白了,这一次设计风格向新能源化的简约风靠拢,按键都精简了,空调出风口也从中控位置下移了,换传统挡把成了电子拨杆——小巧又省地方。像我这种一线实际操作的,从研发供应链角度看,这改动真是为了降低成本且提升体验。电子挡把看似小动作,但背后零件、信号处理、质感调校可复杂着呢。用生活比喻,这就好比你换了个厨房水龙头,功能变少但更顺手,水流调节更灵敏,整体不累手。
不过...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事实是星越L的动力也比较让人纠结。标配的是2.0T发动机匹配8AT变速箱,动力参数是218马力左右,市区油耗估算得有9L以上(样本少),还没官方数据支持。而且我和修理厂老王聊过,他吐槽这动力调教不够细腻,换挡顿挫感偶有,油耗表现也不算亮眼。老王说,这动力满满当当用着还行,要是调教好点,开起来顺滑些,这车买的人会更多。我有点赞同,毕竟外观再怎么升级,路上开起来不舒服也是白搭。这个2.0T+8AT的组合,如果把变速箱调校得更顺滑,恐怕比换中控屏更有效。
对比附近几个同价位竞争对手,比如长安CS75 PLUS或者传祺GS8,这两台车在动力响应和油耗方面稍微占点优势,离星越L还有点距离。长安CS75 PLUS的发动机调教更接近家用,舒适性没那么冷硬,油耗也跑得更低一些,体感估计7~8升。而且这些对比让我意识到车企对用户感受的理解其实不同,会影响最终设计选择。
我当时还想,吉利内部怎么想的呢,他们的研发流程里是不是把新能源思维拉得太前了?这车明明主销油车,偏偏改款向新能源简约化靠,难道是预谋着马上推插电混动版本的节奏?朋友小李在专卖店工作,他猜测改款插电混动版可能会跟进,但时间不确定,估计今年没可能。不过没细想过,他也说这猜测仅基于厂商计划泄露的零星信息。
跑题一下,旁边咖啡店里两位刚试驾回来的车主在抱怨座椅布局问题:2+2+3配置真不错,前面四个座位宽敞,还能独立调零重力,不过后排表面看着厚实,实际坐起来没传说中舒服。我跟他们聊起来,顺便提了提星越L那个屁股设计,实在嫌弃这尾部线条有点死板,感觉缺点性格。或许下一代改款必须得改,毕竟造型是直接视觉体验的重要部分。
我其实对星越L的城市油耗也挺关心,估算下来如果能从9L降到7.5L,市场竞争力至少能蹭蹭蹭往上蹿,毕竟现在又高,一波实打实的省油确实能打动人心。你觉得呢?家里开的是油车,这油耗你能接受吗,或者你更关注舒适度还是动力顺畅?(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实话,我之前脑子里一直想,双联屏肯定是既潮又好用,没想到用户反馈却不买账,副驾屏幕感觉像摆设,反而带来成本和维修负担。我得收回刚才先入为主的观点,这就是研发和市场连接得不够紧密,所以才会被快速减法。改款其实就像制造了一次大清理,剔除了那些不够实用的元素。
最后想问你们:这台车在设计和动力上,多走减法,真的代表用户体验的提升吗?还是说,我们还得多等电动/混动版本来彻底满足需求?其实要是能在油耗和动力调校再下功夫,星越L能不能避免改了又改的尴尬?我最近听维修师傅说,这款车的保养成本大概在每100公里2.5元左右(粗算的),算不上便宜,但也不贵。你觉得这性价比,买菜车还是家庭主力怎么样?
这辆车的下一步动作,我倒是挺好奇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