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复活,工厂重启,政府资本齐上阵

人生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复活赛,输赢有时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还坐在观众席嗑瓜子,顺便下注,看谁能诈尸成功。现在好了,号称“卷土重来”的威马,终于打赢了它人生中的第N场加时赛。据说,今年有史以来最大的谜题并不是“世界末日什么时候来”,而是“国产新能源车企到底要死绝多少次才能实现涅槃”。

威马复活,工厂重启,政府资本齐上阵-有驾

说到威马,我又想起那句俗话,“不是所有汽车牌子都能开到终点,但威马一定能开进法院”,像是造车界的网红,年年有新闻。上次还在新闻里哭天抹泪,这回就雄赳赳气昂昂发白皮书,仿佛没发生过什么,活脱脱一出古早宫斗剧:反派被拉下线,主角浴火重生。你还没反应过来呢,人家已经在温州的工厂杀青复工,上海、温州两地政府一拍桌子,金融机构立马撸起袖子准备“献爱心”。那架势,恨不得给威马披个红绸带,再配个背景音乐,向全国人民报告:“车企复活新气象,新能源开进新时代。”

官方文案看得我差点以为自己是在读五年规划。先说眼前:马上复产,第一步,EX5、E5两款车型要开足马力,年销目标1万台,争取2万,就靠一个“争取”俩字,画出了一条生死线。然后,2026年“大跃进”,说十万就十万,东南亚、中东市场,跟着一顿牛皮糖似的海外布局,仿佛中东土豪家缺辆温州制造的电动车一样。未来三步走,步步生风,都走出黑色幽默的步伐。2027年真要杀进25万到40万台,连IPO都盘算上了。到了2030年,威马的野心膨胀到冲刺百万,营收1200亿,构造什么智慧出行生态圈,听得我就差没以为以后地球人都骑着 EX5 去买菜。

威马复活,工厂重启,政府资本齐上阵-有驾

但我了解国产车圈的灵魂。“规划”这两个字,永远是遥不可及的天边,写在PPT上才有安全感。每个新能源车企,年初都是奔驰宝马,年终总能变成“市场太难了,感谢用户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什么五年十车,明明更像“五年十难”,最后能不能把老用户的售后修好才是正经事。为啥国产新能源车如此擅长春秋大梦?原因很简单,反正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PPT,PPT永远不会失业。

威马这轮复活,幕后推手是叫翔飞的新东家,看介绍,股东阵容齐全,深圳卓凯、深圳凤宇,还有姓黄的实控人,黄晶的朋友圈里混着昆山宝能汽车,怎么感觉造车是内娱资本的新圆桌骑士,谁有钱谁混个脸熟。资本的轮回大戏,反正干倒一批又拉起一批,大家都懂的,一波韭菜青了总有人等着割。

说到威马这名字,活下来的牌子,多少都有点“传奇色彩”。有时觉得和网红餐厅一样,除了logo,别的能变的都变了,今天你卖煎饼,明天你卖咖啡,转身就能卖电动车。听说复产还是得温州、上海两地的政府来撑腰,银行也没闲着。比创业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能兜底的“爸爸”。政府是最大的MCN机构,谁火谁没人管,谁死了就拎回来继续炒热度,争取实现“国企不死,民企复活”的伟大循环。

当然,要说“新威马”的大棋,产品规划丰富到快赶上豪车杂志封面,小型到中大型,轿车SUVMPV跨界车,什么都有,像拼多多首页一样让人眼花缭乱。别人家卷技术,它家卷种类,一年十个新车,问一下,每个月能不能上个新APP?纯电动、增程式,跟打麻将似的,东风一打再自摸。海外泰国KD工厂都规划上了,听起来下步要不要考虑搞个马来西亚直播带货?中东土豪是不是也准备买一批 EX5 去沙漠飙车?

产品条线铺得宽,心气儿也是真高。问题在于,计划赶不上市场的暴打,毕竟新能源竞争的下场,是拼到最后发现大家的续航都差不多,价格都在卷,广告吹得天花乱坠,销量却像期末成绩单,说出来全家都要沉默三秒。“老用户置换”“网约车及租赁公司”“海外出海”,每个战略都充满起死回生的力量。当然,从统计数据来看,新能源车主的戏谑名言还得再添一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新车发布到实际交付,中间隔着厂家跑路。”

威马复活,工厂重启,政府资本齐上阵-有驾

老威马车主坐在家里数着当年预付的钱,心想自己当年是不是买了个“特斯拉分支性能版”,现在成了国产电动车丁真——虽然颜值不突出但故事有的是。至于是继续年更售后体验,还是赶上下次再被收购,只能看资本家心情。你说未来五年推十款新车,这速度,也就雷军能点头称快,远超手机更迭。只要PPT画得溜,融资就不怕愁。万一出现“汽车界黄鹤楼”,十年一觉威马梦,就怕梦里全是韭菜汤。

新能源行业的荒诞,不过是一场由资本、政府、市场、用户组成的预言游戏。所有人都站在各自的立场鼓掌,没人真敢把“复活成功”的黑色匾额挂到墙上,说不定下个清明又得祭个祖。政府给你铺路,银行给你盖楼,老百姓给你送钱,资本爸爸给你“割韭菜”背书。最终“新威马”能不能扛到终局?我倒觉得他们的KPI应该是“能不能活过下个热搜周期”。

你说新能源救市是不是一种集体自嗨?一边研发AI驾驶让车自己开,一边连售后管不住拖延症,老用户体验不如共享单车,产能翻倍画得跟高考志愿一样,填了多少报了多少,填志愿的,哭的不是自己也是自己。再往深了想,复产也好、复活也罢,大家谁不是在PPT里长大的孩子,曾经我们以为PPT能改变世界,后来发现世界只改变了我们PPT的份数。

身为普通吃瓜群众,看到这些新闻,只能继续心疼一下自己的智商。我曾经一度以为新能源车企的生命力,就和某些国产手机品牌差不多,死的死、消失的消失,扎堆复活,像极了网络小说里的“邪王追妻”,剧情扯得天马行空,无数人一边骂一边追,一边追一边充钱,最后谁赚谁亏,只有坐在台下投硬币的观众最清楚。

当然啦,如果真的有哪个新能源车企业能实现“百年老店”的梦想,那绝对得跪下来叫一句祖师爷。毕竟,新能源车江湖,今天你出道即巅峰,明天你巅峰即离场。一切公司都写在官网公关稿、一切复活计划都标在投资人Excel表格里,最后能撑到上市的,拼的不是产品拼的是阔气。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国产新能源的复活路,大致就是“编故事、拉投资、走过场、擦屁股”。技术和梦想齐飞,牛皮和实力成对。大家都活在一个轮回——上一家造车新势力倒下后一堆人满世界找下一个接盘的“愿景投资人”,就算最后拍成纪录片也没啥意外剧情。

所以啊,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醒着做的梦最容易变成白日梦”。复活的威马,复产的工厂,数不清的产品图谱,PPT上的征程某一天也许真能落地。只不过,在这一天来临之前,我要赶紧把瓜子敲碎炒糊,没准下一个复活剧本写的就是我家胡同口那家修车铺,也加入了造车群聊。

最终,我愿做一个合格的劣根性消费者,继续发出无用的灵魂提问——“新能源车复活赛,观众还要不要买门票?”等新威马上市的时候,记得通知我,我要去再押一注,赌它“下一次谁先复活”。直觉告诉我,这把又是“庄家赢”,但谁叫我们都爱看弹幕里的荒诞童话呢?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