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固态电池的消息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标题一个比一个吸引人:“年底即将量产”、“续航轻松突破1500公里”。
这些消息对于还没买新能源车的人来说,可能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但对于那几千万已经把电动车开回家的车主们来说,心里恐怕就不是滋味了。
很多人看着自己车库里那台刚买一两年的车,再看看这些新闻,难免会产生一种感觉,好像自己刚买的新鲜玩意儿,转眼就要变成过时的旧东西了,甚至有人觉得自己成了技术更新换代过程中的“试验品”。
那么,这个固态电池到底是真的要来了,还是只是一阵风声?
我们这些普通车主,真的要因为技术的进步,而眼睁睁看着自己手里的车迅速贬值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咱们现在开的电动车说起。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纯电动汽车,它们的心脏,也就是动力电池,基本上都是液态锂电池。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种电池想象成一个装满了特殊液体的容器,这个液体叫做电解液,正负两极的电荷就靠着在这个液体里来回跑动,实现充电和放电。
这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也正是因为它,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但是,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首先就是续航里程的瓶颈,现在宣传的六七百公里续航,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冬天开暖风、夏天开空调,或者在高速上跑,续航里程打个折是很正常的事。
这是因为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说白了就是同样大小和重量的电池里能储存多少电,已经快要摸到天花板了。
目前行业顶尖水平大约在每公斤250瓦时左右,再想往上提升已经非常困难。
车企们为了增加续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堆更多的电池,但这又会让车子变得更重、更贵,挤占车内空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其次就是安全性问题,因为那个电解液是易燃的,在极端情况下,比如严重的碰撞或者穿刺,就有可能引发起火,这也是很多人对电动车心存顾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固态电池就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理想方案出现了。
它和液态电池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用一种固体的材料,替代了原来那个液体的电解液。
这个改变看似简单,却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
第一,安全性大大增强。
既然没有了易燃的液体,电池起火的风险自然就从根源上被极大地降低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过去我们用的是一个可能漏液的塑料水袋,现在换成了一块坚固的能量晶体,安全感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第二,能量密度实现了飞跃。
固态结构让电池可以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材料,比如金属锂来做负极,这是液态电池很难做到的。
这样一来,电池的能量密度理论上可以轻松达到每公斤400瓦时甚至500瓦时,是现在主流电池的一倍左右。
这意味着,在电池包重量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汽车的续航里程也能跟着翻一倍。
现在能跑700公里的车,换上固态电池后,跑1400、1500公里就成为了可能。
这就彻底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让电动车的使用体验无限接近甚至超越燃油车。
听起来确实非常美好,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老车主才会感到焦虑。
自己花几十万买的车,技术上似乎马上就要被彻底淘汰了,换谁心里都不好受。
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年底量身”这个说法。
目前,行业内所说的即将量产的,严格意义上并非我们想象中那种100%纯固态的“全固态电池”,而是一种过渡性的技术方案,叫做“半固态电池”。
顾名思义,它就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体,电池里还保留了少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者使用了凝胶状的电解质。
这种电池相比于纯液态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确实有了一定的提升,比如近期一些新车型上搭载的所谓“固态电池”,能够实现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就是这种技术的应用。
它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但距离那个能跑1500公里的终极目标,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真正的全固态电池,要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还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
比如,固体和固体之间的接触远比固体和液体之间要困难,这会影响电池的充电效率和性能。
同时,全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成本居高不下,现在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所以,尽管像丰田这样的国际巨头早在多年前就宣布了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计划,但量产时间却一再推迟。
业内比较普遍的共识是,普通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的、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汽车,至少要到2027年以后,甚至可能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真正走向市场。
因此,现在听到的所谓“量产”,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展示和市场预热,我们不必为此过度恐慌。
在这场全球性的电池技术竞赛中,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中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正走在世界的前列。
无论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是众多专注于固态电池研发的创新公司,都在积极布局,并且在专利数量和技术路线上都取得了领先优势。
我们国家采取的是一种非常务实和聪明的策略,那就是先通过半固态电池这样的过渡技术,逐步实现商业化,抢占市场先机,积累生产经验和用户数据,同时继续投入研发,攻克全固态电池的最终难题。
这种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们在这场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
最后,回到我们普通车主的角度。
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的,这在任何行业都是一个不变的规律。
就像我们几年前买的智能手机,它的性能肯定比不上今天的新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
我们在购买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享受它带来的便利。
对于新能源汽车也是一样,技术的快速迭代,一方面确实会加速老款车型的贬值,但另一方面,它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让未来的产品变得更好、更便宜。
对于已经拥有电动车的车主来说,你的车在未来几年内,其性能和续航能力依然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日常出行的需求。
而当全固态电池技术真正成熟并普及到大众市场时,可能也正好到了你这辆车正常的更新换代周期。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更合理的价格,去拥抱一个更安全、续航更长的电动化新时代。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并非被收割的“韭菜”,而是这场伟大技术变革的先行者和见证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