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聊科技新闻这行道,干了快十年了,我跟你说,这玩意儿跟炒菜似的,火候把握不好,要么糊了,要么夹生。
你看这帮新势力,10月份的销量一出来,那数据跟机关枪似的“哒哒哒”扫过来,真刺激。
我跟你说个我自己的糗事。
前两年搞一个AI芯片的新闻,我非得把那芯片的架构图掰开了揉碎了讲,结果呢?
读者看得云里雾里,后台留言说我写得跟天书似的。
我当时就琢磨,我这是在写论文呢,还是在聊天啊?
后来我换了个思路,把那个复杂的架构,比喻成咱们北京胡同里走街串巷的快递小哥,谁跑得快,谁的路线最优,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
对了,这帮车企的销量数据,现在就跟咱们小区里谁家孩子考了高分一样,谁也不服谁。
就拿蔚来,10月那个4万多台,差点奔着翻倍去了。
你瞅瞅这势头,连续仨月往上爬。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新贵”们,真有两把刷子。
我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大家还在琢磨电车能不能跑远路,现在呢?
直接问你40万以上的大家伙能不能月销破万。
ES8真做到了。
你说这算不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小鹏那边,更像个不服输的愣头青。
9月刚过四万,10月直接42013台,同比增长76%。
今年累计都奔着35万去了。
我一看这增长率,190%,心想,这不就是当年咱们胡同口那家煎饼果子铺,突然学会了用外卖App,订单量蹭蹭往上涨吗?
突然就火了。
他们马上要亮那个X9,增程版。
这玩意儿,我跟你说,是真够“损”的。
它既要个大电池,又要个大油箱。
纯电跑四百多公里,油电一算,能跑一千六百多公里。
这不就是给咱们这种既想享受电车安静,又怕跑远路抛锚的“两难派”给的定心丸?
我之前搞过一个长途自驾的报道,光找充电桩就费了半天劲,那感觉,比在王府井找停车位还费劲。
小鹏这招,是真懂“生存之道”。
再看理想。
人家那个i6,订单量七万台,这热度,比夏天地摊上的冰镇酸梅汤还火爆。
理想现在不光在国内忙活,还把店开到乌兹别克斯坦去了。
你猜怎么着?
老外也认这个增程的理儿。
这就像咱们老北京的炸酱面,味道地道了,传到哪儿都得有人排队吃。
极氪,那更是个狠角色。
10月突破六万台,环比还涨了百分之二十多。
我跟你说,极氪001一焕新,锁单量哗哗地涨。
这说明什么?
消费者眼睛是雪亮的,你产品力不行,光靠炒作,早晚得露馅。
零跑那边,更是闷声干大事的典型,10月直接干到七万多台。
同比增长超84%。
我记得零跑刚起步那会儿,大家总觉得差点意思。
可现在人家D平台一亮出来,从增程到高压纯电,技术覆盖面广得吓人。
他们那个D19,看着就气派,还有个Lafa5跑车要出,准备收割年轻人的钱包了。
小米汽车也别忘了,人家也是连续两个月站稳四万台。
你说这帮搞手机的,一脚油门踩下来,这驾照考得也挺利索。
我跟你说,这么看下来,这车市啊,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的。
就好比我刚入行那会儿,有一次去跑一个工厂的发布会,我提前一天到的,结果人家临时把发布会地点从五星级酒店改到了郊区一个破旧仓库。
我当时就懵了,赶紧打电话叫人来支援,结果那仓库里信号极差,我对着手机干吼了半天。
最后,我干脆放弃了线上传播,直接找了几个在场的工人聊了聊,把他们对新技术的朴素感受写了出来。
效果出奇地好,比那官方稿子强百倍。
你看这些新势力,他们都在玩“非线性”的发展。
他们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而是跳跃式前进。
增程、高压平台、AI技术,他们像玩叠罗汉一样,把各种新技术堆上去,看哪个能顶住压力不塌。
这跟咱们记者报道新闻一样,你不能按部就班地讲,得找到那个最能让你心头一颤的点,然后绕着它把故事拼起来。
这帮车企,他们现在就像在玩一场“围城”的游戏。
油车还在城里悠哉游哉,可这帮电车新贵,已经把城墙围得水泄不通了。
他们不光要跑得快,还得跑得聪明,跑得有底气。
这竞争,真叫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架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