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合资车不香了?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变天:朗逸失冠背后的汽车江湖

朗逸居然丢了冠军?

博越冲到第三,曾经的"国民神车"帝豪滑到第44名!这数据看得人懵:合资车不香了?

自主品牌要逆袭了?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朗逸咋"怂了"?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合资车不香了?-有驾

说起朗逸丢冠这事儿,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要知道,连续10周稳坐冠军宝座的"销量王",怎么说翻车就翻车了?9月11日到17日这一周,朗逸只卖出了1.8万辆,而轩逸却逆袭冲到了2.1万辆,把朗逸从王座上拉了下来。

3000辆的差距看着不大,但背后反映的问题可不小。

咱先说说表面原因。轩逸这周确实下了血本,终端降3万的优惠力度让人眼红。原本指导价12万出头的车,现在9万多就能开回家,性价比不要太香。

反观朗逸,优惠力度一不温不火,1万左右的让利在当下卷生卷死的市场环境里,显然没啥吸引力。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好的配置,谁还会为了那点所谓的"品牌溢价"买单?

但真正要命的是技术层面的落后。

朗逸还在吃老本,1.5L自然吸气发动机配6AT变速箱的组合,放在2020年还能说得过去,现在就显得有些寒碜了。

人家轩逸有什么?

e-POWER混动技术,百公里油耗能控制在4.1L,朗逸呢?7.5L的油耗在当下油价面前就是个笑话。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合资车不香了?-有驾

轩逸的e-POWER不仅省油,驾驶质感还更平顺,电机驱动的即时响应让起步加速丝滑得像开电车。

配置差距更是一目了然。轩逸全系标配12.3英寸中控屏,支持CarPlay和语音控制,高配车型还有ProPILOT超智驾功能,能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实用的辅助驾驶功能。再看朗逸,中低配车型连个像样的大屏都没有,还在用那7英寸的小屏幕,智能化体验拉胯。

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买车,智能座舱已经是刚需了,朗逸"老古董"式的内饰设计,怎么可能还有竞争力?

深层的问题是大众的产品策略出了偏差。朗逸的定位一是"中庸路线",什么都不突出,但也什么都不差,典型的"水桶车"思路。打法在十年前管用,那时候消费者对车的要求就是"皮实耐造、省心好开",朗逸正好踩中了需求点。

可现在不一样了,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细分化,有人要省油的混动车,有人要智能化的座舱,有人要运动化的外观,朗逸啥都有点但啥都不精的产品,反而成了最大的劣势。

朗逸的品牌光环也在褪色。

以前提到大众,大家想到的是德系品质、工艺精良,现在呢?减配门、DSG变速箱问题、内饰异味投诉,负面消息让大众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本来就不高,当产品力跟不上、品牌形象又受损的时候,选择其他品牌就成了自然的事情。

轩逸能反超,除了产品本身的实力,也得益于日产几年在中国市场的精耕细作,无论是营销还是服务,都比大众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博越挤进前三有啥绝活?它的"三大件"真能打?

博越能从籍籍无名杀到销量榜第三位,绝对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1.6万辆的周销量数据放在自主品牌里已经相当不错了,要知道在燃油车整体萎缩的大环境下取得的成绩。

博越凭啥能做到?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合资车不香了?-有驾

咱得从它的产品力说起。

动力系统是博越最大的亮点。1.8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35kW,峰值扭矩300N·m,数据比同价位的合资车普遍使用的1.5T发动机要强不少。卡罗拉、雷凌那1.2T的小排量发动机在博越面前简就是小儿科。

博越匹配的是7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速度快,传动效率高,百公里综合油耗控制在7.2L,表现在同级别SUV里算是相当优秀的。

底盘调校也很有看点。

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加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组合,听起来可能没啥特别的,但博越的调校确实下了功夫。悬架偏软的设定让它在城市道路上的舒适性表现不错,过减速带、走烂路都不会有太大的冲击感。高速行驶时底盘也很稳定,120km/h的时速下车身姿态控制得很好,没有那"发飘"的感觉。

调校风格很符合中国消费者对SUV舒适性的要求。

智能化配置是博越的另一个杀手锏。12.3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在视觉效果上就比合资车那些小屏幕有冲击力,功能性也更强。支持语音控制、在线导航、远程启动实用功能,高配车型还能选装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可以实现车家互联、OTA升级功能。

顶配车型还能选装NOA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自动变道、跟车、识别红绿灯功能一应俱全,在15万以内的价位上几乎是独一份的存在。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合资车不香了?-有驾

性价比优势是博越的杀手锏。

10.89万到15.99万的指导价区间,终端还有8000到1万的优惠,实际成交价基本在10-15万之间。价位能买到什么样的合资车?卡罗拉的乞丐版、雷凌的低配,配置寒酸得让人不好意思。

博越呢?

全系标配LED大灯、倒车影像、胎压监测、定速巡航实用配置,中高配车型还有全景天窗、座椅加热、自动空调,配置丰富程度完全碾压同价位的合资车。

市场反馈也证明了博越的实力。网上车主的评价普遍不错,动力够用、配置丰富、空间宽敞是大家提到最多的优点。虽然在某些细节工艺上可能还有提升空间,但整体的产品完成度已经达到了主流水准。

吉利几年在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任度在逐步提升。

博越的成功其实代表了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

通过技术积累、配置堆叠、成本控制,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能够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当然,竞争还主要集中在15万以下的价位段,往上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博越能在燃油车销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逆势上扬,说明自主品牌在某些领域确实找到了正确的发展路径。

燃油车销量榜大变天,是市场变了还是车不行了?

次销量榜的大洗牌,表面上看是几款车型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燃油车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

合资车的"躺赢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自主品牌的逆袭是昙花一现还是长期趋势?

问题的答案,关系到每个打算买车的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从宏观环境来看,燃油车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能源车的快速普及是最的冲击,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意味着每卖出3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车。年轻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新能源车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合资车不香了?-有驾

趋势下,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必然会被压缩,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合资品牌的优势在被削弱。以前合资车靠什么赢?品牌溢价、技术先进、工艺精良,优势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正在失效。品牌溢价方面,年轻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外国品牌,更注重产品本身的性价比;技术先进性方面,自主品牌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追赶甚至超越,特别是在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方面;工艺精良优势虽然还存在,但差距在缩小,而且消费者对方面的敏感度在下降。

自主品牌的策略更加灵活。

博越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堆配置、降成本"的策略,在性价比上形成了对合资车的碾压。策略能够成功,背后是中国汽车供应链的成熟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同样的配置,自主品牌的成本要比合资品牌低,成本优势转化为终端价格优势后,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技术路线的分化也在加剧竞争。

轩逸的e-POWER混动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没有选择纯电动路线,而是通过混动技术实现了燃油经济性的大幅提升。技术路线既保留了燃油车的使用便利性,又有了新能源车的经济性优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反观朗逸,还在坚持传统的燃油技术路线,在技术趋势面前显得有些保守。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合资车不香了?-有驾

现在的购车主力军是90后、95后,他们对车的需求和80后、70后有很大不同。他们更注重智能化体验,更在意燃油经济性,对品牌的忠诚度更低,更愿意尝试新品牌、新技术。需求变化倒逼汽车厂商必须调整产品策略,那些还在用老思路做产品的品牌,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导向也在发挥重要作用。

双积分、购置税减免、新能源车补贴等,都在引导消费者向新能源车倾斜。虽然燃油车没有被明确限制,但的天平确实在向新能源车倾斜。在背景下,燃油车要想保持竞争力,要么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要么在成本控制上做到极致,要么在细分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市场的残酷性在于,它不会给任何品牌留太多调整的时间。

朗逸丢冠、博越上位、帝豪滑坡,变化可能在几周内就完成了,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选择的快速变化。在环境下,汽车厂商必须保持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网友吵翻了!朗逸丢冠是暂时的吗?帝豪跌出前50正常吗?

次销量榜单一出来,各大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就炸开了锅。

网友们的观点五花八门,有替朗逸鸣不平的,有为博越叫好的,也有对帝豪的遭遇感到惋惜的。不同的声音,其实反映了大家对当前汽车市场变化的不同理解和预期。

支持朗逸的声音还是很强的。

有网友认为,朗逸次失冠主要是因为轩逸的优惠力度太大,属于"价格战"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朗逸的产品力有问题。他们的理由是,朗逸的保有量摆在那里,二手车保值率也一不错,说明消费者对款车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等到年底朗逸改款上市,特别是如果能推出混动版本,重新夺回冠军位置并不是没有可能。

观点有一定道理,朗逸确实有着深厚的用户基础,短期的销量波动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产品价值。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合资车不香了?-有驾

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朗逸的失冠是必然的。他们指出,朗逸的产品力确实在下降,技术老旧、配置落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如果不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网友更看好那些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品牌,比如轩逸的e-POWER混动,比如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

他们认为,汽车行业的技术变革速度越来越快,那些反应迟缓的品牌必然会付出代价。

对于博越的爆发,网友们的态度相对一致,大多数人都表示了认可。

有网友总结得很到位:"15万买博越,配置丰富、空间够大、动力够用,确实比买合资车的乞丐版划算多了。"实用主义的购车观念在年轻消费者中越来越普遍,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更注重实际的使用体验和性价比。博越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踩中了需求点。

帝豪的遭遇让很多网友感到惋惜。

作为曾经的"国民家轿",帝豪在2016年前后可是风光无限,月销量经常超过3万辆,是自主品牌的骄傲。现在跌到第44名,周销量不到5000辆,落差确实让人唏嘘。有网友分析认为,帝豪的问题不是产品质量,而是定位尴尬。

在10万以内的价位段,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车,帝豪传统燃油车的吸引力确实在下降。

吉利现在主推雷神混动技术,资源更多地向混动车型倾斜,燃油版帝豪的处境确实比较被动。

从网友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对汽车市场的理解越来越理性和务实。不再有那盲目的品牌崇拜,也不会因为某个品牌的一时成功就过度吹捧。更多的是基于产品本身的客观分析,变化其实很健康,说明消费者越来越成熟。

预测未来的走向,多数网友都认为燃油车市场的洗牌还会继续。

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还在提升,导向也很明确,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在背景下,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品牌会胜出,而那些固守传统、反应迟缓的品牌可能会被淘汰。朗逸、帝豪曾经的明星车型,如果不能在技术和产品策略上做出调整,未来的日子确实不会太好过。

但也有网友提醒,不要过度悲观。

9月第二周燃油车销量榜大洗牌?合资车不香了?-有驾

燃油车虽然面临挑战,但在某些细分市场还是有生存空间的。比如长途驾驶、货运物流场景,燃油车的优势还很明显。是要找准定位,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博越的成功就说明了一点,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合理的产品策略,燃油车依然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结语

9月第二周的燃油车销量榜,像面镜子照出了车市的残酷现实。

朗逸丢冠、博越上位、帝豪滑坡,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整个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合资车的"躺赢时代"确实结束了,自主品牌通过"卷配置、卷智能、卷性价比"正在重新定义市场规则。

变化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更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更好的产品和更实惠的价格。

对汽车厂商来说则是挑战,那些不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品牌,必然会被无情淘汰。朗逸要想重回巅峰,必须在技术和配置上有所突破,特别是混动技术的导入已经刻不容缓。博越的成功证明了自主品牌的实力在提升,但要想在更高端的市场站稳脚跟,还需要在品牌建设和技术积累上下更大功夫。

至于帝豪,或许转型混动才是它重新崛起的希望。

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确实在被压缩,只有那些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新技术的车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场汽车江湖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意外等着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