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超百亿!国产Jeep巨头轰然倒下,数万车主欲哭无泪

117亿巨债压身,国产Jeep宣布破产,买车还不到三年的车主们,如今连配件都难找,不少人修车贵得直呼心疼,二手车更是掉价一半还无人问津。

这是曾经年销二十多万、红遍中国的品牌的结局,怎能不叫人感慨?

2017年的Jeep,谁能想到会有今天?

负债超百亿!国产Jeep巨头轰然倒下,数万车主欲哭无泪-有驾

那时它在中国市场风头无两,马路上处处能见到自由光、指南者的影子。

很多人买它,不光是图个洋品牌的身份感,更多图的是可靠和安全。

想象一下,有多少家庭,攒了一点积蓄,咬咬牙买下自己的第一台合资SUV,满心期待能跑远些,看世界更广一点。

可几年之后,梦想就跟着质量问题和厂家的冷漠态度,一点点破碎。

Jeep的败局,开始于一连串故障。

2018年,“烧机油”这个词成了自由光车主每天的噩梦,论坛里调侃成段子,3·15也点名曝光。

厂家呢?

不认账。

去4S店修车,常听到一句“你开车方式有问题”,说得人满腹委屈。

机油没解决,变速箱又开始出幺蛾子,顿挫甚至莫名熄火。

很多车主的心态变了——“辛苦买个心仪的车,花钱受气,还不如不买。”

这种慢性失望,最终传染了整个市场,连原本信任品牌的新客户都流失得差不多。

销量一瀑千里:十年前能卖22万台,到了2022年一年只剩两千来辆。

没市场、没人买,生产线闲着就成了空耗大山。

等到去年法院宣告广汽菲克——也就是国产Jeep——正式破产,大家都明白,输的不是管理层几个数字,而是千千万万个曾经憧憬公路远方的普通家庭。

负债超百亿!国产Jeep巨头轰然倒下,数万车主欲哭无泪-有驾

厂子停工、被强行拍卖,拍了几轮无人接手,最后还是广汽自掏腰包,用约20亿元把生产线拿下来改造搞新能源。

不得不说,这步棋在新能源风头正劲的现在,看着倒也合理。

但对于老车主来说,这一切都太冷酷。

工厂一夜之间变成电动车车间,可自己的爱车坏了,去哪修?

配件短缺成了硬伤,连更换半轴都要在汽配城冒着高价淘翻新件,翻了三成也只能认命。

售后网点少得可怜,很多售后甚至直接关门。

Stellantis中国接手售后之后,服务更断断续续。

一场破产,不只是企业经营者的“资产重组”,更像是很多家庭生活的一场波动。

车卖不出去,八九万的自由光二手都没人要,车商怕占库位,直接砍价到四五万还不接手。

想想三年前买车的喜悦,现在要多落寞有多落寞。

更别说,曾经以“合资品质”为傲的定位,在中国现在的市场背景下几乎荡然无存。

门口的坦克300、哈弗猛龙,不只卖点更强,连远程OTA升级、免费救援都安排上,维修保养的便利完全碾压。

新势力新能源品牌背后的服务体系,为消费者省了多少心。

对比Jeep老车主如今要自掏腰包找小作坊修车,这落差真的唏嘘。

再追溯到最初的起因,其实不只是质量问题。

负债超百亿!国产Jeep巨头轰然倒下,数万车主欲哭无泪-有驾

国产Jeep在新能源汽车浪潮袭来时,原地踏步,产品老化,却始终没跟上换代和科技升级。

管理层纠结在合资股权这种内部矛盾,2019年那场中外方争持股份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广汽直接连夜否认。

只顾着争控制权,消费者变成了旁观者,甚至是受害者,品牌的“自毁式衰落”,在这一刻拉开了序幕。

其实此前的城市SUV热潮,的确给了Jeep巨大红利。

很多人对Jeep的越野精神有天然好感,买了自由光就是要一试荒野,哪怕多数时间只是在城市通勤。

但市场不等人,本土品牌的突飞猛进跟全球车企太不一样。

中国车市早已不再唯合资马首是瞻,大家开着更智能、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车,出发去远方,却把老Jeep留在了过去。

行业专家怎么说?

北方工业大学的张翔一句话总结得很到位——产品不创新,不及时转型新能源,就算底子再厚,也会被市场淘汰。

广汽菲克的产能利用率,2022年连10%都不到,一年做个两千台车,这样的工厂不倒才怪。

中国汽车市场卷到今天,光有大厂商背景,光讲故事,已经很难混了。

可走在大街上,还是能碰到那些不舍得卖掉的Jeep自由光或者指南者。

夏天的午后,路边修理店旁总会有焦急的车主和被拆开的引擎。

有个老车主说,他就是喜欢这车当年的“气质”,但真心撑不住维修成本了。

身边的家人也劝他换辆国产新能源,图个安心。

是啊,这一代消费者成长太快,旧的承诺根本来不及兑现,他们就已经奔向了下一个更好的选择。

负债超百亿!国产Jeep巨头轰然倒下,数万车主欲哭无泪-有驾

这两年,说倒下的车企不少,但像Jeep这种死法,特别让人心疼。

它不光是烧掉了几个亿、亏了几个投资人,更重要,是让信任它的普通人陷入麻烦——修车没人问,换件没人管,就连那点情怀都成了负担。

每次点开论坛,看车主们互相支招怎么淘二手配件、省修理费,真的心酸又无奈。

其实,这也不是Jeep一家。

回头看看宝沃、猎豹,他们的结局,何尝不是一样?

宝沃光环闪耀时没守住质量阵地,新能源转型时又慢了一拍,最终灰头土脸。

猎豹卖越野时也曾是硬汉象征,产品跟不上市场节奏,没坚持创新,老客户怎能没怨言?

最后说到底,不管多大牌子,落后就要挨打,留不住客户就得退出舞台。

最近网上关于“合资车企模式是否该淘汰”的讨论越来越热烈。

过去十年外方技术、中方渠道的组合吃尽了红利,可现在智能化、电动化一浪高过一浪,老套路真不管用了。

合资车企如果还把用户需求放在后头、更关心股东利益,迟早还是得走广汽菲克、宝沃的老路,被市场踢出局。

我常在想,如果买车这件事能再谨慎点,大家是不是就能少碰几次壁?

不管买什么品牌、有多大历史光环,试驾时查查投诉、看下售后实际状况,总不会错。

毕竟如今车市说变就变,一辆车三五年烧成“废铁”,真的代价太大。

广汽菲克的落幕,不单是一家企业的消失,而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一次警钟。

信任、口碑、创新、服务,缺了哪一样,都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而对于车主和消费者来说,也许选择时多一份理性,能让以后用车的路走得更顺一点、更安心一点。

至于那些坚守情怀,愿意为老Jeep修到最后一公里的车主,或许他们才是这个故事里最值得敬重的一批人——用脚步和真实生活,为曾经的梦想留下一点温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