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坏习惯:热车方式错误——要么猛踩要么久怠速。
涡轮增压器靠机油润滑冷却,冷车启动后机油会回流到油底壳,这是常识,但很多人走了两个极端。
有人觉得涡轮车得“猛开”才能热起来,启动后直接地板油,想着快点让涡轮介入,却不知道此时机油还没泵到涡轮轴承处,10万转以上的转速下,轴承干磨就跟没加润滑油的轴承转一样,磨坏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冬天启动后原地怠速5分钟以上,美其名曰“给涡轮预热”,但实际上,长时间原地怠速会让发动机燃烧不充分,积碳全堆在进气道和涡轮叶片上,我见过有车主这么开了一年,拆涡轮的时候,叶片上的积碳厚得跟硬币似的,动力能不下降吗?
重点是,正确的热车方式根本不是这两种,启动后等30秒到1分钟,让机油循环起来,然后低速行驶,转速控制在2000转以下,等水温到中间位置,再正常开就够了,说白了,涡轮需要的是“动态预热”,不是原地傻等,也不是暴力冲刺。
第二个坏习惯:保养时只盯机油标号,忽略了涡轮最需要的“剪切稳定性”。
现在大家都知道涡轮车要用全合成机油,比如5W-30、0W-40,但很少有人关注机油的HTHS值高温高剪切粘度,这才是涡轮车机油的核心指标。
我国市面上不少全合成机油,包装上写着符合API SP、ACEA C3标准,但实际HTHS值达不到3.5 mPa·s的要求,而涡轮在高温900℃以上、高转速工况下,只有HTHS值达标的机油才能形成稳定的油膜,保护轴承。
举个栗子,啊绵有个车友,图便宜用了某电商平台卖的网红全合成机油,标号是5W-30,也标注了适合涡轮车,结果开了3万公里,涡轮出现异响,拆检后发现轴承表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检测机油才发现,这机油的HTHS值只有3.2 mPa·s,达不到涡轮工况的要求,油膜在高转速下破裂,直接磨坏了轴承。
说实话,选机油别只看价格和标号,多看看HTHS值,哪怕多花几十块,也比换涡轮总成划算。
第三个坏习惯:跑完高强度路况后,要么怠速太久,要么直接冲去洗车。
很多人知道跑完高速不能直接熄火,却不知道怠速也不是越久越好,更不知道高温下洗车的危害。
涡轮在高速、山路行驶后,壳体温度能到600℃以上,此时怠速2-3分钟让温度降下来就够了,要是怠速超过10分钟,反而会让机油在涡轮端停留太久,高温下氧化结焦,堵塞油道;
更要命的是,有车主跑完高速觉得发动机舱脏,直接拿高压水枪冲,涡轮壳体瞬间遇冷,铸铁和铝合金的材质热胀冷缩系数不一样,很容易出现裂纹,啊绵见过最离谱的一个案例注明比如:有车主跑完山路后洗车,直接冲涡轮部位,结果涡轮壳体裂了个小缝,机油漏出来,没开几公里发动机就拉缸了。
言下之意很清楚,涡轮的降温要“循序渐进”,不管是怠速还是清洁,都不能急,高温状态下的涡轮,就跟刚出锅的铁锅一样,骤冷必坏。
第四个坏习惯:为了省油长期低转速行驶,让涡轮“憋出积碳”。
现在很多涡轮车的厂家宣传“省油”,不少车主就把涡轮车当自吸车开,长期保持2000转以下行驶,觉得转速低油耗就低,却不知道涡轮的介入转速大多在1500-2000转,长期低于这个转速,涡轮根本没法充分介入,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带不走涡轮端的机油蒸汽,这些蒸汽混合着未充分燃烧的油气,会在涡轮叶片和轴承处形成积碳,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叶片卡滞,动力下降。
就比如说,啊绵有个同事,开1.4T的轿车,每天上下班走市区,转速基本没超过2000转,开了4万公里,感觉动力越来越肉,去检查发现涡轮叶片被积碳卡了,清洗积碳花了1000多,油耗还比之前高了1个多。
其实涡轮车的设计初衷是“高转速高效率”,偶尔拉高转速,让涡轮充分工作,反而能烧掉积碳,延长使用寿命,总憋着不开,反而会出问题。
话说回来,现在的涡轮增压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我国主流车企的涡轮增压器设计寿命都能达到25万公里以上,比如某自主品牌的1.5T涡轮,设计寿命是24万公里,只要不踩这些坑,开到车辆报废都不用换涡轮。
有人觉得涡轮车娇贵,其实是没摸透它的脾气,很多所谓的“故障”,都是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
比如有人非要给标注加92号油的涡轮车加98号油,觉得能保护发动机,实则完全没必要,汽油标号只看抗爆性,和涡轮养护没关系,纯属浪费钱;
还有人过度依赖“延时冷却系统”,觉得高端车有这功能就可以随便造,却不知道延时冷却只能管电子水泵,要是激烈驾驶后直接熄火,涡轮的惯性转速还是会让轴承缺少润滑,只是损伤来得慢一点而已。
从个人角度来说,啊绵觉得养涡轮车就一个核心:顺着它的工况来。涡轮需要充分的润滑、平稳的温度变化、合理的工作转速,只要满足这三点,就不会出大问题。
那些把涡轮车开坏的人,要么是太“懒”,懒得看保养手册,随便选机油;要么是太“急”,急着提速、急着熄火、急着洗车;要么是太“省”,为了省一点油,长期低转速行驶,最后反而花了更多的维修费。
这些案例能说明,涡轮车的养护根本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只是很多人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又把重要的事情简单化。
比如只知道要换全合成机油,却不知道看HTHS值;只知道不能直接熄火,却不知道不能高温洗车;只知道冷车不能猛踩,却不知道长期低转速也不行。
说白了,养车和做人一样,细节决定成败,你对它敷衍,它就给你找麻烦,你摸透它的需求,它就能安安稳稳陪你跑很多年。
声明:文章仅一家之言,个人粗浅思考,仅供交流,并无不良导向,请大家理性阅读。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