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新能源汽车的月活跃量已经突破 3000 万辆,这数据相当亮眼!可让人意外的是,燃油车的市场占有率不仅没降,反倒逆势回升到了 59%。在大家普遍认为新能源车将一统天下时,为啥还有这么多人坚守燃油车阵营呢?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对于很多购车者来说,成本是首要考虑因素。一辆入门级的燃油车,价格可能 7 万左右就能拿下;但同级别的电动车,价格往往要贵上 30% 。就拿轩逸来说,燃油版价格亲民,而电动版由于电池等成本,价格明显更高。而且,对于那些一年开车里程少于 1 万公里的低频用户来说,买油车其实更划算。因为算上购车成本、后期保养、加油费用等,综合下来,油车的整体花费更低。
再说说保值率。大家都知道,车是消耗品,买了就会贬值。像汉兰达这样的燃油车,虽然也会贬值,但相比一些纯电动车,情况要好得多。丰田混动车型的保值率能达到 65%,可纯电动车只有 40% 左右。而且,电动车还有个让人头疼的隐性成本 —— 电池更换。有位河北的车主就碰上了,换一次电池要 8 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还有政策红利这块,很多人觉得买电车免税,肯定更省钱。但现在不少油车终端降价幅度很大,有的 B 级车从 40 万直接降到 20 万。这么一来,油车在价格上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实际算下来,也没比电车多花多少钱。
开车出行,补能是个大问题。在高速上,要是开的是电车,充电可能得排队 120 分钟;可要是油车,加油也就 8 分钟的事儿。在一些偏远地区,像新疆,可能 350 公里都找不到一个充电桩。曾经就有电车车主在那儿,没办法,只能靠民用电插座充电,这一充就是 6 小时。
地理气候也对电车不太友好。在东北,冬天特别冷,电车的续航里程直接腰斩。有哈尔滨的网约车司机就抱怨,冬天开电车,跑不了几单就得回去充电。但油车就没这烦恼,哪怕是零下 30℃,也能一键启动。而且在县域地区,充电桩的覆盖率还不到 10% ,在西北无人区,甚至还有沙暴掩埋充电桩的情况。
对于一些特殊职业,比如货运行业,92% 的车辆都拒绝用电车。因为他们跑的路程长、时间紧,油车的加油便捷性和长续航能力,是电车目前还无法比拟的。
很多人对燃油车有着特殊的情感,觉得开燃油车才有驾驶乐趣。宝马 M4 的车主就说,V8 发动机的轰鸣声,那才是车的灵魂;相比之下,电车开起来就像个无声的电冰箱,少了那种激情。像保时捷 911、路虎卫士这些性能车和越野车,燃油版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95%,因为它们的动力输出和驾驶操控感,是电车难以模仿的。
还有技术信任问题。有 12% 的中老年用户,因为担心电车会死机,拒绝购买。而且,电车大多要强制签署远程监控协议,这让很多消费者心里不舒服,觉得自己的隐私得不到保障。
现在怀旧经济也在兴起,燃油车就像移动版的黑胶唱片,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有位老捷达的修复者就说,每次看到自己修复的老捷达,就想起年轻时的奋斗时光,这种情感是新的电车给不了的。
面对新能源车的冲击,燃油车也没坐以待毙,一直在技术上寻求突破。比亚迪的 DMi 混动技术就很厉害,油耗能低到 3L/100km,续航还能达到 1000 公里,甚至有人调侃说 “加油 5 分钟,电车追不上”。
合成燃料方面也有新进展,保时捷的 e Fuel 能减排 80%,这也让欧盟推翻了 2035 年的禁燃令。另外,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也在努力追赶。现在一些国产燃油新车,语音助手不仅能听懂指令,还能和你聊聊相声,给驾驶增添了不少乐趣。
如今,纯电、插混、燃油车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其实能更好地满足大家多样化的需求。不管你是追求经济实惠、注重使用场景,还是对驾驶乐趣有执着追求,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车。别再纠结油车好还是电车好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是燃油车的坚守者,还是新能源车的拥趸呢?欢迎和我分享你的想法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