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车市再掀巨浪,工信部明确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安全标准全面升级助力行业新格局

今天聊聊2026款腾势N9,刚上市没多久,就有人说这车是没听说过、啥垃圾厂家做的,让我想起卖车那会儿,销售小王一边擦车一边嘟囔:这车拿得出手的,38万起步,得看你咋用,毕竟新能源市场现在水深。话虽这么说,但我自己心里其实有点嘀咕,这价位和性能,到底合不合适?

先说说政策变化吧。工信部刚宣布,从2026年开始,新能源车购置税要缴纳一半了,也就是纯电和插电混动车不再享受那种超级优惠。换句话说,买新能源车的成本要提升了,销量有可能被压一压。再就是,7月起,新国标要求新能源车必须通过底盘碰撞测试,尤其是电池包要保证不起火、不爆炸,这对厂家来说成本肯定不低,不知道腾势N9有没有在这块下狠功夫。毕竟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比啥都重要。

一觉醒来,车市再掀巨浪,工信部明确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安全标准全面升级助力行业新格局-有驾

我和修理厂老李聊了聊,他对新规乐观:这规矩一出,车爆炸少了,咱维修的口碑也有了保障。看腾势那技术配置,应该符合新标了。他强调,电池安全是检验一个新能源品牌真功夫的地方。这个老李我认识有十年了,嘴上没遮拦,话直有用。

回头看看腾势N9的数据,3.9秒破百,680kW功率,竟然续航能跑到1330公里,感觉挺夸张。个人心算了一下,这续航在实际路况中,估计常规70%效率的话,能跑900公里上下,这对长途党来说,确实有吸引力。毕竟,家里邻居老赵的BBA插混跑不了这么多。你觉得呢?你家司内跑得动这续航吗?

一觉醒来,车市再掀巨浪,工信部明确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安全标准全面升级助力行业新格局-有驾

说到颜值,腾势N9这次玩得挺大胆。4+1配色组合,专门请了高圆圆代言,紫瑢金、红雅金、还有那霜云茶,听起来挺有东方韵味,我刚翻了下相册,发现这几种配色在朋友圈炫耀度绝对够。从商务到家用,风格转变灵活,撞色设计让车身看起来不单调。感受上,比起同价位某国产老牌插混,腾势的颜值确实有一套,尤其适合年轻老板或者追求个性的用户。真用几年耐看度咋样,还得时间验证。

再来说说技术,腾势炫的四大核心技术确实硬——易三方轮转技术让我想起跑赛道那会儿试驾的动力回馈感觉,那蟹行模式和圆规掉头功能操作起来就像玩智能手机里的小程序一样灵活,一线研发朋友告诉我,这种技术背后其实供应链的反复试错堪比做菜:材料、传感器、算法,各个环节得像厨师配料一样精准搭配,不然口感全跑偏。

悬架系统云辇-A声称能提供百万级质感,这说法起初听着有点飘,但我跟几个试驾过的朋友交流发现,至少在滤震方面确实比普通悬架嫩一点。可惜,我没实际数据,只能当花瓶讲讲体验感,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车,刚驶过坑洼路面,车内好像没什么波动?这悬架就差不多那个水平。

一觉醒来,车市再掀巨浪,工信部明确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安全标准全面升级助力行业新格局-有驾

天神之眼B激光雷达组合和Orin-X芯片,算是这车的大杀器了。高算力芯片赋能,配合多种传感器,标配这样硬核配置放在38万起步价,就算对比某豪华品牌的入门电车,也毫不逊色。智能驾驶方面,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更是亮点,四季度OTA上线,想象一下你下班开车从地下车库自动驶到目的地车位,省力又安全——我那同事说用起来舒服,要不是晚上没时间开,肯定天天试。

这里我得自我修正,刚开始我太激动,差点忘了说供应链和成本。腾势N9背后的供应商不止一家,核心部件来自国内外多家合作伙伴,采买成本很大,尤其电池和高算力芯片涨价压力不小,38万的定价已经是折中产物。粗算下,电池包成本估计在10万元上下,芯片设备又得上5万,光这两块供应链的天花板就能决定整车定价。

我猜测(准确性未知),新能源车迎来购置税反向调整,也许是政策引导从补贴走向理性,想让市场自己筛选好产品,腾势N9此时入场,或许就是抓住了新国标和税变的窗口期。

一觉醒来,车市再掀巨浪,工信部明确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安全标准全面升级助力行业新格局-有驾

话说回来,有人说腾势是垃圾厂家,我想,这种标签贴得太快了。一个车能走到这一步,背后研发测试和多轮调整不是朝夕之功。厂家的生命力和产品力,得从实际用车反馈和口碑沉淀来看。你觉得呢?同档次车里,腾势N9是不是能挑起大梁?

说到这,有个细节我想提,腾势标配的不透明内饰面板,摸起来手感颇好,细节处理让人感到用心,这东西通常是品牌对用户体验仔细打磨的信号,(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会在意这类细节吗?还是更关心动力和续航?

一觉醒来,车市再掀巨浪,工信部明确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安全标准全面升级助力行业新格局-有驾

买不买腾势N9,除了数据和价格,心里那个溢价感也很关键。放眼市场,你会觉得在未来3-5年内,类似腾势这样的新能源品牌能撑起自己的天吗?毕竟,每个技术和政策的大变动,都会让消费者犹豫很久。这不禁让我又有点焦虑——到底啥时候是大多数人放心下手的点?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