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万买大众中型SUV,德系标签成性价比,车市价格战升级

9.9万买一台“大众中型SUV”,说实话,这个新闻一出来,我还以为我看走眼了。捷达VS8预售价格一公布,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是说好中型SUV都快十三四万起步的吗?现在合资中型SUV都砍到10万以下了,是不是有点“低价卷高配”的意思?咱们身为普通消费者,到底该怎么看这事?

先说说价格吧。谁都知道最近几年车市内卷得厉害,新能源、智能、自动辅助驾驶,花样天天刷。而捷达VS8直接把价钱标到9.9万,说实话,很多自主品牌,甚至造小SUV的品牌,都没这个勇气。可是问题来了,这个价格真的就意味着这是一辆德系血统的大众品质大SUV了么?咱们得先掂量掂量。大众标,不等于就是德系本味儿,捷达现在定位、做工都在往性价比走,但还能不能打那“高级”感的旗号?消费者买的,到底是情怀,是品牌,还是性价比?

讲真,这几年,不少人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德系滤镜”碎一地。以前一谈到大众,脑子里冒出来就是“结实、耐造、保值”,那是相当有市场号召力。可现在,大众自家SUV队伍都快数不过来,捷达独立运营,主打低价,很多部件国产化甚至平台也是早就本地化。VS8说用的是MQB EVO平台,这个东西在技术上确实升级不少,车身结构、制造工艺什么的做得都不错,但跟以前那种纯正德国味道,咱们还是该理智点,别觉得贴了大众标签就能闭着眼买。

再说说车本身。尺寸4629/1851/1624毫米,轴距2731毫米,这个级别纯看数字,确实撑得起中型SUV的身份,一家人出行装点啥也够用。外观方面,无边界中网格栅,贯穿式LED大灯,分叉尾灯,看着挺精神,说运动也勉强能沾点边。问题是,设计好不好看其实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现在的家用车市场,太注重“眼缘”了,90%的人都是被样子先吸引,配置也中规中矩,内饰一看,简洁、悬浮大屏、换挡拨片,这些都跟风现在主流。你说它差吧,真还挑不出毛病。你说它特别亮眼吧,好像也就到这儿了,没有那种一下子拍大腿“非买不可”的劲儿。

聊动力和配置,1.4T发动机+6AT变速箱,110千瓦、250牛米,这账面数字属于正常发挥。有人说动力肉,我想说,你要开着它去飙车或者搬砖搬水泥吗?这就是纯正的居家家用机器,没什么特别亮眼之处,也不会让你烦心。自动变速箱,平顺度尚可,这几年大众的技术口碑都没啥大问题。油耗控制说不上惊艳,但实用层面,胜在稳定。要多强的推背感?真要追求这个9.9万可拿不下。

安全配置上,高强度钢、激光焊接、L2智能辅助,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紧急制动啥都有。你非要跟更贵的新能源比智能,那肯定不如人家卷得狠,但如果你想图个安心,抓个方向盘,轻度智能辅助,该有的都有了。现在汽车安全基本分成了“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智能安全”,VS8各方面都做了交代,不能说缺斤短两。这几年新势力啥都拼自动驾驶,真全自动我是信不过的,倒觉得主动安全靠谱点。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一辆合资中型SUV能卖到9.9万?难道不是因为市场竞争到了白热化阶段?大家都在抢用户流失的那一波。新能源动不动就降几万,油车不降价还想活?咱们这代人也开始慢慢习惯了“买新不买旧”,品牌神话该碎的也都碎了两茬。捷达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大众孵化出来的“性价比担当”,专门拉住预算紧绷、但又想要点合资脸面的用户。这法儿灵不灵?得看用户买不买账。“德系高贵感”早就不是年轻人买车的第一优先了,大家比的是性价比、售后、保值率,“花小钱办大事”才是王道。

到底谁适合买捷达VS8?你要说手握十五万预算,啥都想要,那肯定能上更高配、空间更大的车,甚至部分新能源都能上。你要预算真卡在10万出头,想要个大空间、品牌面子、售后省心,这种车还真说得过去。买车这玩意,现在就是市场倒逼厂家“降维打击”——以前自主小车才玩低价,现在连合资都不得不跟着跳水了。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品牌的溢价越来越低,性价比反而成了最硬的标准。什么“身份的象征、社会地位”这一套虚的,逐渐成了解闷的笑话。买得起自己喜欢的车,用着舒服,口碑稳定,这才是新时代的大实话。

9.9万买大众中型SUV,德系标签成性价比,车市价格战升级-有驾
9.9万买大众中型SUV,德系标签成性价比,车市价格战升级-有驾
9.9万买大众中型SUV,德系标签成性价比,车市价格战升级-有驾
9.9万买大众中型SUV,德系标签成性价比,车市价格战升级-有驾

当然,便宜归便宜,大家也别盲信盲从。你以为降价是厂家大方,其实背后本质上是新一轮淘汰赛要启动了。车市越卷,厂商越拼,最终得利的是谁?看似是咱消费者,可最后再想一层,这种刀刀见骨的价格战,很可能干掉一批服务跟不上、产品不给力的小厂,然后剩下几个巨头继续割韭菜。捷达VS8也好,别的车型也罢,低价只是它吸引你的第一步,最终质量多稳、售后多好,还要等市场再验证几年才知道。一个10万左右的合资SUV,能不能重现十年前桑塔纳那种口碑?这个还真是值得期待的悬念。

再有,市场是真的就需要这么多车吗?新能源看着风风火火,油车不得不自降身段守江山,老百姓选车也卷得一塌糊涂。今天你买了个带自适应的油车,结果两年后新能源直接落地就全无感了,所以还是那句话,别为了赶热点冲动消费,凡事能多用几年、少折腾就是省钱。换句话说,如果你本来就需要换车、家庭出行压根离不开大空间、对油车还心有独钟,这种价格降维打击的产品,也许真能解决你的问题。毕竟,花不多的钱,还是能享受合资品牌售后和品质,那份心理安全感,是不少人放弃自主品牌、咬咬牙坚持买合资的关键。

最后抛个问题——未来的车市,是不是所有合资品牌都要加入低价战、互联网思维得再下一城?有什么是永不过时的竞争力?在这个车价掉得比手机还快的时代,是性价比重要、配置重要,还是品牌重要?或者说,以后大家买车,究竟是选情怀、选科技、还是就图个便宜有面子?大众捷达的路,走了几十年,从当年“小而精”,到现在“大而便宜”,可谁能说得清十年后它还是不是大众思维里那个“精工制造”的象征?也许早就成了车海中的一粒小尘埃,但只要消费者还信“便宜未必没有好货”,那么卷价格的时代就不会完结。

总之一句话,买车别只看一时价格和“合资脸面”。能买对的、用得顺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捷达能够用9.9万拿下曾经要奔着15万以上才买得到的配置和空间,的确是给了当下紧巴巴想着买大空间实用车的朋友一个全新窗口。可也别因此把大品牌“精工细作”的幻想继续加分给低价合资车。车市水很深,低价初体验,售后和耐用才是王道,你说是不?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