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要市场,法国要尊严!中国电动车定价权成生死牌

引子:美欧关税谈判室的最后一盏灯

2025年7月24日凌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会议室仍亮着灯。

三位谈判代表反复推敲协议条款,若无法在8月1日前与美国达成一致,欧洲汽车、机械等商品将被征收30%的高关税。

最终,双方妥协:美国对欧关税降至15%,欧盟则承诺“对等关税”,并秘密准备一份93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清单作为后手。

这场深夜交易,正是欧洲被绑上中美博弈餐桌的缩影。

德国要市场,法国要尊严!中国电动车定价权成生死牌-有驾

欧洲理事会主席与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双巨头”)7月24日访华前,德国车企公布了一组数据:大众全球销量50%、宝马33%、奔驰36%依赖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北约军演中德国“豹2”坦克与美军并肩开进东欧,安全命脉仍握在美国手中。

这种分裂被媒体称为“蹭洲”模式:安全蹭美国保护伞,能源危机后蹭中东液化天然气,市场则蹭中国购买力。

马克龙曾警告:“若欧洲继续做‘食草动物’,终将成为‘食肉动物’的盘中餐。 ”但现实是,欧洲既无法摆脱美国军事保护,又难舍中国市场的利润。

例如匈牙利顶着欧盟压力引进宁德时代电池厂,该项目使匈牙利有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五大新能源电池中心,而工厂核心技术仍由中国掌控。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全球通胀预期飙升7.3%,但美联储降息需满足一个关键条件:压低大宗商品价格。 而实现路径,正是让欧洲经济“适度失血”。

德国要市场,法国要尊严!中国电动车定价权成生死牌-有驾

能源绞索:美国制裁俄能源后,欧洲被迫以高于市场价40%进口中东液化天然气,制造业成本激增。

技术枷锁:欧盟千亿欧元氢能计划需中国技术授权。 当中欧合作停滞,欧洲绿色转型陷入僵局。

金融雷点:欧洲银行持有大量美国商业地产债券,若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债务违约将直接冲击欧洲金融市场。

欧洲并非毫无察觉。 2025年欧央行连续降息至2.15%,试图刺激经济,但资本反而涌入美债市场,变相帮美国压低利率。 这种“自救反被吸血”的循环,恰是欧洲战略被动的写照。

冯德莱恩此行的议题,是中国电动车“低价冲击”。

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售价平均比本土车低30%-40%,2025年欧元升值后,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 欧盟曾加征关税,但中国车企通过越南、墨西哥转口贸易规避,2025年转口量激增27%。

欧盟的底牌是“最低进口价”机制:强制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售价不低于3.5万欧元(约28万人民币)。 若中方接受,比亚迪等车企需放弃低价策略;若拒绝,35.3%的惩罚性关税将立即启动。

这场谈判背后,是欧洲对产业主导权的焦虑,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名义是“欧洲制造”,但中国控股90%且掌握专利,欧盟仅获得组装流水线岗位。

马克龙在内部会议上痛斥:“特朗普正用关税分裂欧洲! ”数据显示,德国因31%的出口依赖中国,主张对华务实合作;而法国推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却遭中国反制,对法国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

德国要市场,法国要尊严!中国电动车定价权成生死牌-有驾

这种分裂延伸到政策层面:

德国支持中欧投资协定重启,法国则推动《关键原材料法案》限制中国矿产进口;

东欧国家要求紧跟美国,南欧国家呼吁“避免与中国对抗”。

内部撕裂让欧洲丧失谈判筹码。 当美国要求欧洲切断对华半导体供应链时,ASML光刻机仍通过“技术维护”渠道流向中国,因为荷兰深知: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裁员30%。

7月24日北京会谈中,欧盟提出两个条件:接受电动车最低定价,或开放稀土配额换取半导体设备放宽。

但中方的回应直指核心:欧洲能否在俄乌问题上保持中立? 能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答案早已清晰。 访华前夕,欧盟宣布向乌克兰追加50亿欧元军援,而中国对俄贸易在2025年上半年增长17%。

这种“两面示强”背后,是欧洲在中美俄三角中无法自主的无奈。

正如布鲁塞尔智库报告所言:“欧洲的抗议只是仪式性的,结局早已注定。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