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M9的AI智能体在WAIC展台上向观众眨眼问好时,后排的工程师们正紧张地盯着监控屏,屏幕上跳动的不是流量数据,而是43个感知单元传回的毫米级安全校验报告。
一边用拟人化AI撩拨未来,一边用比国标严苛4倍的安全测试捆绑现实。
当其他车企为“纯视觉还是激光雷达”争吵不休时,吉利直接给极氪9X装上5颗激光雷达+视觉双系统;当行业追捧轻量化降成本时,他们坚持用2000MPa热成型钢把车身扭转刚度做到32983N·m/deg,比豪华品牌标准还高30%。
今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吉利把“全域AI”的底牌全亮出来了。
头顶5颗激光雷达组成360°感知网,脚下AI数字底盘能预判0.1秒后的轮胎打滑,车内嵌着国产首款7nm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后台还有算力23.5 EFLOPS的星睿智算中心支撑,这个数字相当于每秒完成235亿亿次计算,稳居中国车企第一。
颠覆认知的是领克10 EM-P,把激光雷达和四驱系统直接下放到20万级市场,比同级竞品便宜近10万。
安全冗余成了吉利最激进的创新。
传统车企的智驾系统像“实习生”,遇到突发状况就交还控制权。 吉利的工程师在曹操出行车队里筛选了300名百万公里零事故司机,用他们的驾驶习惯训练千里浩瀚系统。
碰撞实验室的数据:常规后碰测试国标要求50km/h,美标80km/h,极氪9X直接干到105km/h,承受能量是国标的4.4倍。
银河E5纯电SUV挑战50km/h中心柱碰测试,撞击能量比行业常规35km/h高出104%,结果电池包零起火,车门自动弹开解锁。
电池安全被拆解成一场手术。
神盾电池系统里每块电芯植入纳米级传感器,热失控瞬间65ms切断高压电,比眨眼快15倍。
今年上海车展亮相的“银河战舰”原型车更夸张:AI数字底盘通过六自由度控制,能在车辆侧翻时4ms介入调整姿态,比人类反应快25倍。
这些技术背后是1562项安全专利的积累,比第二名车企多出近一倍。
数据训练藏着更硬核的逻辑。
行业普遍用路测数据喂养智驾模型,吉利专门组建事故分析团队。 贵州60米悬崖坠车事故中,领克车身变形量仅40mm,乘员仅擦伤。 工程师把变形梁柱带回实验室,生成128种翻滚场景注入AI-Drive大模型。
这套系统每小时能模拟“万公里级”极端路况,把危险场景训练效率提升30倍。
安全执念显现在重量上。
同级电动车普遍1.8吨左右,极氪9X却超2.3吨。 “
有人说用薄钢能减重200公斤”,林杰在媒体访谈中敲着车门,“这里用的2000MPa热成型钢,厚度是竞品的1.5倍”。
这种笨功夫延续了18年,2007年《宁波宣言》就定下“造最安全车”的铁律,如今沃尔沃的安全标准已融入吉利基因。
当科技公司畅谈“取代人类驾驶”时,吉利的目标很朴素:先比老司机更可靠。
目前搭载H7方案的领克10 EM-P已具备城市无图导航能力,H9旗舰系统甚至能自主完成“车位到车位”全流程。
在系统推送说明书中,吉利用加粗字体标注着:“L3级以下系统责任主体仍是驾驶员”。
最震撼的演示发生在卫星监控室。
30颗低轨卫星组成“未来出行星座”,能预判山体滑坡并规划避险路线。
当演示员故意遮挡车辆传感器时,系统立即调用卫星数据重建道路模型,这是业内唯一实现“天-地-车”闭环的安全网。
展厅另一头,银河M9的AI助手正用带情感顿挫的语音讲笑话,它的底层协议被锁死在安全框架内:所有娱乐功能遇到紧急状况会自动静音,优先执行避险指令。
从宁波宣言到WAIC展会,吉利用18年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技术革命不在参数表,而在碰撞实验室的毫秒之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