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的黄昏,合资品牌的困局
今天的热搜榜上,#日本拟恢复"大佐"军衔#吸引了众多目光。但在我关注的汽车圈,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悄然改写市场格局——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如今正陷入"平替时代"的泥沼。
曾经的市场霸主,如今份额缩水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仅44万辆,市场份额降至25.1%。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5.6%,日系更是只有12.2%。回想起2月份,日系三强的表现更是不容乐观——本田在华销量下滑25.6%,日产下滑24.7%,丰田也"不复当年勇"。前两个月这三家日系品牌累计销量36.6万辆,仅与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相当。
"平替"逻辑下的生存困境
合资品牌的困境,根源在于"平替"时代的到来。新能源汽车不仅平替燃油车,更在平替整个传统出行方式。今年4月,新能源渗透率已达51.5%,意味着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渗透率更是高达72.8%,而主流合资品牌仅有6.8%。
曾经,合资品牌依靠品牌溢价和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但如今,自主品牌用更低的价格提供更高的配置。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合资反攻,是先把自己的定价体系全打崩"。比如东风日产N7,车长近5米、轴距近3米,定价却仅11.99万-14.99万元,甚至低于自家燃油B级轿车天籁。
被自己成功经验困住的巨头
合资品牌并非没有意识到危机。问题在于,它们被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困住了。在燃油车黄金时代,合资车企只需引入海外车型、略加本土适配,就能保证销量。那种模式下,中方团队权力有限,核心任务只是将全球车型进行本土化适配。
一位汽车行业资深观察人士指出:"过去合资品牌并非不了解用户需求,而是出于对全球其他地区需求的平衡,无法只为中国用户做开发"。这种路径依赖导致的误判,比简单错估形势更严重。
觉醒与反攻
值得关注的是,合资品牌正在觉醒。日产、丰田、大众等纷纷向中国团队放权,允许他们按照中国市场逻辑重新设计产品与定价。东风日产N7就是东风日产造型团队首次主导设计的"日产"品牌全新新能源车。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1小时就获得超1万台订单,让人们看到了合资品牌反攻的希望。
平替时代的生存之道
当下的汽车市场,配置表越来越长,实际用户体验差异却越来越小。当技术和体验趋同,竞争点几乎只剩价格。这种环境下,合资品牌需要彻底放下身段,真正以中国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重构产品定义、研发和定价体系。
"平替时代"的残酷在于,它不给任何企业喘息的机会。今天的平替者,明天可能就被他人平替。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唯有不断突破创新,才能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保持领先。汽车产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升级为整个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全面较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