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公里续航的纯电SUV,卖10万块,这件事本身就很魔幻。
讲真,就在两三年前,你要跟我说这个,我第一反应是你喝了假酒,第二反应是这车是不是用压缩毛巾造的。
但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比小说还离奇。以前大家还在争论油车电车谁是未来,吵得跟菜市场一样,结果今年这帮新势力蛊王们不吵了,他们选择直接掀桌子。什么叫掀桌子?就是我不光要把蛋糕抢走,我还要把做蛋糕的师傅绑走,顺便把餐厅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
这就是当下的车圈,不是存量竞争,是修仙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所以别再问什么“怎么选”,你现在需要关心的是“谁能活”。今天这几款车,就是这片修罗场里杀出来的狠角色,个个都像是刚参加完一场大型械斗,身上还带着血。
先说10万级的两位选手,埃安Y Plus和零跑B10。
埃安Y Plus,这车就不像个车,它像个移动的快捷酒店。核心卖点就一个,后排能给你整成一张双人床。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功能的时候,脑子里就三个字:不务正业。但你仔细一想,这简直是当代年轻人的终极福音。在大城市里,通勤一小时起步,中午没地方休息,晚上加班到半夜,直接在车里开个“钟点房”,省钱还方便。讲真,我上次在车里睡觉还是大学时候喝多了,醒来脖子都快断了。但这玩意儿,它是真能躺平。所以你别跟买埃安Y的人聊操控,聊底盘,他会觉得你有病。他的核心需求是在这个操蛋的世界里,找到一个能随时躺下的地方。这车就是他的移动龟壳,是他的金钟罩铁布衫。什么内饰塑料感?什么高速风噪?大哥,11万块,给你一张床,你还想要席梦思?
然后是零跑B10。如果说埃安是实用主义的典范,那零跑就是魔幻主义的巅峰。11万多,给你高通8295芯片,再塞一个激光雷达。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你在沙县小吃点了一份鸭腿饭,老板端上来一盘佛跳墙,还问你是不是米其林侠。8295芯片的算力,已经过剩到可以让你在车里打3A大作了,而绝大多数人开车机,就是听个歌导个航。激光雷达这玩意儿,更是典中典。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在特斯拉吗?在小鹏吗?错了,在老头乐。只要马路上的老头乐和外卖小哥足够不讲理,你车上装的是激光雷达还是天眼通都没用。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零跑给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让你用的,是为了让你在跟朋友吹牛的时候,显得特别懂,特别有面子。这叫“社交性配置”,不装了,摊牌了,就是整这些花里胡哨的。
再往上走,12到15万,家庭用户的战场。
埃安V 霸王龙,听这名字,就一股子糙汉的实在感。这车的一切设计,都是冲着家里有老有小的人去的。后门能开到将近90度,方便老人上下车;后排给你加热按摩,把老丈人伺候舒服了。这简直不是造车,这是在研究家庭伦理学。它可能设计不时髦,车机反应慢半拍,但它精准地打中了中年男人的软肋:别给我整那些没用的,让我把家人伺候好就行。这是一种觉悟,一种被生活盘了之后的顿悟。
吉利银河E5,吉利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开始玩阴的了。它主打一个“安全”,神盾电池,GEEA 3.0架构,听起来就虎虎生威。安全这东西,就像空气,平时你感觉不到,出事儿的时候就是要命的。吉利就是把“我轻易不出手,但我能保你命”这个概念,深深地刻进了你的脑子里。但新车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交,低配阉割得像个毛坯房。这就是阳谋,用一个低到离谱的预售价把你骗进来,然后销售小哥会和颜悦色地告诉你:“哥,不再加一万上高配吗?带座椅通风的哦。”就问你怕不怕?
然后是给科技控的两个“异类”。
长安深蓝S05,无框车门,溜背造型,摆明了就是不想让你舒舒服服坐后排。这车是给谁的?是给那些心里还住着一个少年,但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人。他们需要空间,但又不想车子看起来像个油腻的保姆车。深蓝S05就是给他们一个折中的方案,一个精神上的安慰剂。L2+级智驾全系标配,更是挠到了这群人的痒点。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必须说一句,男人对“自动”这两个字的迷恋,是刻在基因里的,从自动铅笔到自动驾驶,从未改变。
马自达EZ-60,这就有意思了。马自达搞纯电,就像一个苦修剑道的宗师,突然有一天开始改练雷电法王。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但他自己还挺认真。他还在跟你强调“驾控质感”,还在玩什么连续可变阻尼悬架。会买这车的人,已经不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了。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懂的都懂”的圈子文化。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会变成“个性”,价格高那是“有格调”,品牌认知度弱那是“小众品味”。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马自达也想学,但好像没学到家。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最后是宝骏云海EV,一个词,水桶。这车就像你身边那个老实巴交的同事,没什么突出优点,但你交给他什么活儿他都能干,还干得不差。配置给你拉满,540度全景影像,前排通风加热,续航也扎实。它不酷,不炫,甚至有点无聊。但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吗?哪有那么多诗和远方,多的是堵在路上的班味儿。坏了菜了,怎么突然开始灌鸡汤了。
所以,这7台车怎么选?
别问我,我不知道。
在这个所有人都杀红了眼的市场里,最好的选择,是选择那个能活到给你做下一次保养的品牌。今天你觉得性价比拉满,明天可能连售后网点都找不着了。这已经不是一场关于产品力的竞争,而是一场关于生存的赌博。你以为你在挑车,其实你是在下注。
这帮人是真的疯了!
他们用自爆式的价格,把用户的预期强行拉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这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就是以后任何一个想好好造车、赚点辛苦钱的企业,都会被消费者指着鼻子骂“黑心”。
所以,别听那些“闭眼入不亏”的鬼话。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这场荒诞的大戏。最终的结论不是你应该买谁,而是,能活下来的,就是能活下来的。剩下的,都是时代的骨灰。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