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1500公里长途要多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老司机:精神好随便跑
朋友们,你有没有过那种冲动,一脚油门下去,就想把城市甩在身后,去追逐几百公里外的风景?我猜,很多手握方向盘的朋友都曾有过这样的梦想。但真要付诸行动,问题就来了:开1500公里,到底要多久? 是十几个小时的煎熬,还是说说笑笑就到了?更重要的是,这漫长的旅程,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是自由自在的放飞自我,还是精神紧绷的“自我折磨”?
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司机的身份,跟大家聊聊这1500公里的长途。我不是在吹牛,而是实实在在地跑过。1200多公里,一个人,13个小时,这已经是我能接受的极限速度了。那么,1500公里呢?根据我的经验,少说也要16到18个小时,这还得看你的精神状态好不好。你可能会问,这时间是不是太长了?嘿,别急,这还没算上服务区的停留呢!你以为的“直达”,其实是一场由无数个“加油、上厕所、吃饭”组成的接力赛。开长途,拼的不是车,而是人,这话一点不假。
开1500公里,到底要多久?时间都去哪儿了?
先来算笔账。1500公里,听起来好像就是1500除以120,12.5小时搞定?天真了!这可是理想状态下的数学题,现实可没那么简单。首先,高速公路可不是全程120码的直线赛道。你得面对限速100的路段,甚至还有80码的隧道,这些都会拉低你的平均车速。我在跑那1200公里时,平均车速也就100出头,不到110。这还是在“见车就超”,油门踩得飞起的情况下。你想想,五六百公里的限速100路段,能让你爽快地跑吗?
其次,法规和人性都在和你抢时间。法律规定,连续驾驶4小时必须休息,这不是开玩笑的。我一般3到4小时就会进一次服务区,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把加油、上厕所、吃饭这几件事“打包”处理,最大化利用时间。一趟下来,真正不开车的时间可能就一个多小时,但最长的一次停留,我花了30分钟。你算算,这加起来得多少时间?所谓的“16到18小时”,就是这么一点点被“偷”走的。
再者,你的精神状态才是最大的变数。前一天晚上睡得好,深度睡眠有四五个小时,第二天精神头足,那确实可以“随便跑”,中间只需要偶尔上个厕所。但要是前一天没睡好,或者像我这样,四十五岁的人,白天还有两个“犯困高峰”——上午十点多,下午两三点,那可就麻烦了。一犯困,最好的办法就是服务区定个闹钟睡觉。睡一觉,精神焕发,但路上花的时间可就长了。你说,这时间能短吗?
长途驾驶的“酸爽”体验:精神与身体的双重考验
好了,时间问题搞清楚了,那这1500公里的体验,到底是什么样的?简单来说,就是一场对精神和身体的极限挑战。你可能会觉得,开车嘛,不就是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哪有那么难?但当你一个人在高速上连续十几个小时,你就明白了。
精神上,最大的敌人就是“困”。我经历过最危险的一次,眼睛就闭了一秒钟,车子瞬间偏向了高速护栏!幸亏反应快,一把救了回来。当时车速100多,还在左车道,想想都后怕。开长途最怕什么?不是堵车,不是坏车,就是这个突如其来的“困意”。车内有人还好,聊聊天、吃点东西、喝点咖啡红牛,都能提神。但一个人开车怎么办?风油精、唱歌、甚至掐自己大腿,都是老司机们的“土办法”。但说到底,最好的办法还是服务区睡觉,安全第一,别拿生命开玩笑。
身体上,最大的折磨就是“久坐”。我以前是做设计的,天天坐办公室,腰早就坐坏了。奇怪的是,开车时反而不觉得腰疼,可能是因为驾驶座的支撑更好吧。但一趟长途下来,车一停,整个人就像散了架。连续坐十几个小时,对腰部的负担是巨大的。开车时你不觉得,等你躺下那一刻,酸爽的感觉就上来了。不过还好,睡一晚,第二天体力就能恢复。
老司机的忠告:精神好,真能“随便跑”?
最后,回到标题那句“精神好,随便跑”。这话对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精神状态好,你的反应快,判断准,能长时间保持专注,确实可以跑得更快、更远。我开了十年车,现在精神是不如从前了,但只要不犯困,开2000公里我也敢说“无所谓”。但这“随便跑”,也得有个度。
“随便跑”不等于“随便开”。超速、频繁变道、强行超车,这些行为在精神好的时候更容易发生,但也更危险。我承认,限速100的路,油门一踩就到110;限速120的路,超车时能干到140。遇到摄像头才松油门。但这都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速度是把双刃剑,能让你快,也能让你“快完”。
所以,老司机的忠告是:精神好,是长途驾驶的“加速器”,但安全意识,才是永远不能松的“刹车”。你可以追求速度,但不能漠视规则;你可以挑战极限,但不能拿生命当儿戏。开1500公里,时间长短是其次,平安到达,才是最大的胜利。
那么,问题来了:当你手握方向盘,面对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高速公路,你追求的,究竟是速度的快感,还是平安抵达的踏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