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国内压力加大,海外布局面临挑战

比亚迪又一次成了焦点,最近路透社采访,消息风声不少,说比亚迪要把今年的年销目标从原本的550万辆降到460万辆,还一下子降了百分之十六,确实让人有点意外。对大多数人来说,比亚迪这些年就像开着加速器,一路狂飙,喊出“年年创新高”的口号,结果忽然开始“踩刹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红利期过去了?亦或说“高烧”未退,车企们都要找把椅子歇歇了?

咱们先说说数据。今年前八个月,比亚迪卖掉的新能源车是286万辆出头,距离目标550万辆,才过了一半一点。剩下四个月,一口气要追平前八个月,这谁看都得说一句有难度。这不是体育比赛突然加速就能赢,汽车行业拼的是市场、拼的是产能,拼的是渠道。那是不是比亚迪自己给自己设了个太高的门槛?还是中途出了什么岔子?

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国内压力加大,海外布局面临挑战-有驾
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国内压力加大,海外布局面临挑战-有驾

有些人可能会说,目标定高点正常,中国企业不都喜欢“挑战自我”吗?可现实是市场不是企业一个单方面说的算。你说要卖550万,消费者可不是听了口号就去掏钱,还是得看价格、产品和竞争。比亚迪这几年“靠性价比打天下”,人人都说他牛。但都知道,江湖上没有永远的赢家,新玩家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吉利、长城、小鹏、零跑,统统都使出杀手锏。有的打智能,有的拼空间,有的干脆砸价格。这个情景下还想继续一路狂飙,显然不那么现实。

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国内压力加大,海外布局面临挑战-有驾
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国内压力加大,海外布局面临挑战-有驾

有人说,比亚迪的汽车生意今年看着还是“全国第一”,但仔细看数据,很有意思。比亚迪不少人都喜欢用“出口”这个词,8月出口8万多台,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多。这么一看似乎挺牛,但再看国内,销量实际是下滑的,把出口扣掉,国内的市场正在被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抢分羹。国产新势力,比如零跑那种“半价理想”直接让一票家庭用户心动。小鹏又用智能化下探到更低端价格,吉利对标比亚迪主流产品,步步紧逼。而消费者每天都能看到价格战、配置战,谁还会死心塌地守着一家?

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国内压力加大,海外布局面临挑战-有驾

再讲比亚迪自己的账本。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大降三成,单车净赚的钱也只剩不到5000块钱。毛利率也是新低,这说明什么?说明之前的红利正在被竞争给磨掉了。你低价我也低价,你高配置我再高一点,杀红了眼是谁都不赚钱。比亚迪作为老大,日子不难过就有鬼了。研发是要继续搞,但投进去的钱越来越多,回报却并不成正比。比如说他们主推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很炫,但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买单,技术加了成本,但销量增长不明显,这对企业也是种压力。

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国内压力加大,海外布局面临挑战-有驾
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国内压力加大,海外布局面临挑战-有驾

那就说,海外市场,很多人觉得这是中国车企新的救命稻草。确实,比亚迪出海数据漂亮,欧洲也开打了,连在那被特斯拉长期霸占的新车注册榜也开始有名字了。但海外市场真的就是“遍地黄金”?未必。你在东南亚建工厂,在匈牙利开线,运输、关税、品牌,小事变成大事。别以为欧洲消费者听说中国新能源就蜂拥而至,国外的传统汽车公司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有品牌壁垒和政策障碍。比亚迪必须自己造船,自己开线,一步步来,这不是一两年能见成效的生意。所以下调销量目标,其实也是实事求是,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也是避免内部压力失控——经销商每年被摁着指标冲销量,后果搞不好就是恶性竞争,渠道出了问题,企业危机才真的来了。

这么说来,比亚迪会不会“歇歇再上”?其实,这个选择是有必要的。每个企业的高速发展都不可能无限循环,总有调养生息的时候。一味加速,资源消耗快,管理跟不上,反而容易翻车。比亚迪这几年产业链全垂直整合,好处是成本压得够低,坏处是内部冗余和压力很大,新技术、新业务推得快,团队负荷也惊人。这个时候,稍微缓一缓,下个目标定低点,反而有利于长期规划——毕竟,企业不可能天天靠“奇袭”突破,每一步得夯实基础。

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国内压力加大,海外布局面临挑战-有驾

当然,也不是只有比亚迪遇到保增长的难题。整个中国车市,下半年的压力比上半年大得多。是不是政策不再刺激?其实更主要的还是用户变得更精明。前几年大家买新能源车,有补贴有优惠,觉得不买对不起自己。现在补贴没有了,油车和电车价格差不多,消费者要的不是“新鲜”,而是“性价比”,是售后保障,是体验升级。而且新能源车的后续维修、安全,以及电池寿命这些问题,逐渐被人关注,厂商也不能随便糊弄糊弄就过关了。这时候你如果还只会玩“价格战”,很可能弄成一地鸡毛,谁都没有好下场。

其实现在正是一个分水岭,比亚迪这种老牌新势力,能不能从“规模扩张”转到“精细化运营”,才是关键。你别看国内卷得厉害,真要在海外市场做出了一套体系,那才是真正的底气。用户慢慢不再只是关心价格,也能看到哪一家服务好、技术靠谱。而且只有真正的创新,才能把国内国外的品牌力都拉高,不然就是低价出口,赚点汇率罢了,撑不了太久。

说到底,比亚迪选择下调销量目标,是务实而不是“认输”。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需。如果还硬着头皮要冲550万辆,那压力会压垮一整条供应链。经销商受不了,上下游也会扛不住,长久来看损害更大。现在460万辆,虽然降了,但放在全球都能排得上号,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真想长久做下去,不如脚踏实地,好好调整一段时间,把研发、服务、产品都磨合好,再去争下一个巅峰。

最后想问一句,这几年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了企业“狂飙”,把增长当成唯一指标?其实,稳定、持续、健康才是更长远的目标。你狂飙的牛,谁都羡慕,但理想是能慢慢走到远方。比亚迪的故事到这儿,也该进入下一个篇章了。从规模到质量,从速度到耐力,这是所有中国车企都要面对的课题。不急于一时,不怕慢,只怕盲目求快。下一步,咱们其实更应该看比亚迪能不能沉下心来,再谋新局。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