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鬼故事:十万块钱买家轿。
放几年前,这钱扔出去,你基本是在“能开”和“能看”之间玩一场俄罗斯轮盘赌,大概率最后到手的是个“能忍”的铁盒子。
风里雨里,它能给你个遮蔽,但也保不齐哪天就把你撂路上,让你体验一把荒野求生的刺激。
但现在,时代这趟过山车,甩得人有点懵。
我一屁股坐进这台上汽荣威M7的后排,准备按惯例,给后排中间那个“狗都不坐”的宝座一个差评时,脚下一空,差点以为自己踩进了异次元。
嘿,地台呢?
那个高高耸立,逼得人只能岔开腿坐,尊严尽失的玩意儿,居然消失了?
平的,一马平川,平得能让我那三岁侄子在上头开遥控车。
就这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的不是“技术牛逼”,而是我姐夫那张扭曲的脸。
有一年全家出游,他就被塞在后排中间,蜷了三百多公里,下车时人都快对折了,看谁都像移动的仇人。
一个纯平地台,解决的不是技术问题,是家庭矛盾,是人间疾苦。
把电池塞座椅底下这操作,简直是当代车圈的“诺贝尔和平奖”级别发明。
为了这个,这台混动家轿就值回一半票价了。
当然,光靠这点“人道主义关怀”就想出来混,肯定是不够的。
这车官方给的名号是“大美好家轿”,口气大得能吞下一整个太平洋。
我一开始还腹诽,现在国产车都流行先吹牛再造车吗?
结果这牛吹得,还真有点东西。
车长快五米,轴距两米八二,这身板,搁以前怎么也得是个B级车的入门券了。
荣威M7 DMH这套超级混动,更是重量级。
官方喊出的2050公里综合续航,我一开始以为是把油箱和后备箱都算进去了。
可再一看那2.57L的馈电油耗,我沉默了。
这数字啥概念?
就是你电量耗尽,全靠那台1.5T发动机苟延残喘,堵在北京晚高峰,旁边摇下窗户看你的外卖小哥,都得羡慕你的油耗比他的电动车还经济。
这已经不是省钱了,这是在对加油站进行精准扶贫。
至于那个“劳斯莱斯设计师操刀”的噱头,听听就得了。
这年头,哪个车企要是没拉个海外大师联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设计。
不过那直瀑式前脸和迎宾光毯,确实把排面拉满了。
至少你开出去,不会有人觉得这车是从哪个犄角旮旯的作坊里攒出来的。
它让你用买优衣库的钱,享受到了几分高定西装的体面。
说到体面,这玩意儿在以前的同价位合资车里,是稀缺品。
日产轩逸的大沙发是出了名的,可那悬挂软得像块棉花糖,过个减速带,全车人陪你玩“海盗船”。
本田雅阁的底盘倒是利索,但开起来那松松垮垮的感觉,总像在告诉你“哥们儿,悠着点,别给我整散架了”。
它们就像班里那些成绩永远中游的学生,不出错,但也绝不给你任何惊喜。
而荣威M7开起来的感觉,就像个闷骚的理工男。
平时安静得像图书馆,电机驱动,丝般顺滑。
你以为他就是个文弱书生,结果深踩油门,发动机介入,那股子劲儿立马就上来了。
静若处子,动若……嗯,一个穿了增高鞋垫的兔子。
车里还塞了个豆包AI大模型,你甚至可以用废话文学跟它交流,比如“哎呀有点热又有点冷你看着办吧”,它还真能给你调出一个不冷不热刚刚好的温度。
所以,这台车到底是不是“典范”?
“典范”这词太重,捧杀了。
但要说它是不是一台“大美好”的家轿,我觉得它担得起。
它没在任何一个地方做到惊世骇俗,但它用一种近乎贪婪的方式,把空间、设计、续航、油耗、智能这些中国家庭最在意的点,全给你攒到了一起,然后用一个8.58万起的离谱价格拍在你脸上。
这背后其实是思维的胜利。
当那些合资大厂还在研究怎么从扶手箱里再省下五毛钱成本的时候,我们的自主品牌已经在琢磨,如何让你在高速服务区的小憩比家里的沙发还解乏。
这场仗,从根上就已经分出胜负了。
合资品牌的神话?
早该埋了,现在这台荣威M7,不过是过来帮忙铲上最后一锹土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