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杀疯后全军覆没,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迅速崩盘,五年教训告诉车企质量和售后才是硬通货

我跟你说,越南的摩托车市场,从中国品牌狂飙到崩盘,这背后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你说99年力帆一头撞进越南市场,凭什么?价格屠夫啊。5000人民币提一辆125,还送汽油,这招太野了,简直像是菜市场大甩卖。那个时候,越南人骑的百分之八十是中国牌子,满街跑的力帆、宗申,车标亮得让人想拍照发朋友圈。

但好景不长。你别看价格便宜,质量别提多坑人。车架钢板那是从2毫米一路瘦到了1.2,就跟塑料一样薄。发动机? 进口件马上被国产杂牌取代。说实话,这工艺标准和研发投入,啥意思?简单点说,研发就像做一道复杂菜,配料、火候缺一不可。你先砍配料预算,车自然开不了多久。结果呢?两年车架开始散架,发动机哑火问题多得像下雨天的蚊子。后来售后呢?厂家直接卷铺盖走人,你想零件有着落?想多了。维修费、换新车的成本加起来,比买车还贵,这账你算算。

“价格战”杀疯后全军覆没,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迅速崩盘,五年教训告诉车企质量和售后才是硬通货-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越南一位摩托车维修工说得挺直白:中国车就是三年一报废,本田十年还能卖二手,油耗更省。粗略算了下,省下的油钱足够再买一辆新车了。大家想想,这差距有多大。前面我说砍成本有点大了,其实是为了让大家理解研发和供应链中那些看不见的隐形成本。毕竟,不是所有成本都能量化成数字,有些是企业为了市场扩张赌上的未来。

问题的关键不光是价格,而是跟本田的对比。别瞧本田卖贵,供应链本地化把越南的零件、轮胎、螺丝厂全搬过去,维修点覆盖到乡村深山,甚至还有流动车队随叫随到。你问越南老表为何宁愿多搬半年砖都要买本田车?他说:买的是十年不坏和随叫随到的安心。连收费合理不坑人都成了口碑,谁还去豪赌便宜车呢?

“价格战”杀疯后全军覆没,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迅速崩盘,五年教训告诉车企质量和售后才是硬通货-有驾

国产电动车再试图破局,把价格腰斩喊得震天响,结果呢?牌子一亮,越南人直接摇头:上次坑得裤子都没了,还信你?这心结砸得够深了。别误会,我不是天天打压国产。中国有大把好摩托,只是不包括那些号称国产却就是重庆板块的几大品牌。你要碰上当年嘉陵70C价格战,低到2800块,那质量简直惨不忍睹。转向灯摔摔还能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达到了稍微碰碰就断梁的境界,骑着摩托车像捧着纸糊的玩意儿。

我啊,承认我早些年对国产神话有点盲目乐观,后来实操碰壁,才明白这背后是个深坑。中国企业的脑子灵活得很,价格一砍就不管质量,供不应求的情况更是干脆跑路,售后服务蹦跶不见。你说路上的车像一次性拖鞋,冲着价钱买,结果两年废铁丢路边,消费者心里啥感觉?你自己猜。

“价格战”杀疯后全军覆没,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迅速崩盘,五年教训告诉车企质量和售后才是硬通货-有驾

插一句,在我圈子里,那句买车易养车难是行话,但我现在更信售后网才是生命线。前几天聊给我朋友,他骑本田十年没大修过,保养都还有折扣。反观身边买便宜国产的,保养一次都嫌麻烦,零件断档这事稀松平常。还不说油耗,这个指标不仅影响使用成本,油耗高的车还闹心。比如本田一百公里省0.2升油,这数字看起来小,二十万公里下来就是个大数目;省下钱够你多换一辆车了。

讲真的,我没细想过,重庆那些牌子如果能改头换面,重抓质量,会不会改变现在的局面?这当然是猜测,确定不了。不过有一样可以确定:单靠价格打天下的路,永远走不远。真想让国产车在东南亚翻身,必须先打好质量+售后这套组合拳。

“价格战”杀疯后全军覆没,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迅速崩盘,五年教训告诉车企质量和售后才是硬通货-有驾

我私下也烦这事。做自媒体老快嘴,稍微发点啥正能量,底下立马一堆喷。可事实是,质量真的关系命,销量是短期,口碑是长远。大家别光顾着拼价格,拼砍价。就像找对象,颜值跟钱包固然重要,但性格和责任感缺一不可。摩托车也是一样。

对了,刚才我翻相册看到一张越南小哥骑着国牌旧车,车架铁锈斑斑,刹车都不灵活了,他嘴里还念叨:这车几乎天天崩盘,但便宜谁用谁知道。现实就是这么扎心。

“价格战”杀疯后全军覆没,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迅速崩盘,五年教训告诉车企质量和售后才是硬通货-有驾

你周围有人买了便宜国产摩托车,然后怨声载道的吗?又或者有铁粉能说说他家本田车十年没坏的秘诀?别藏着掖着,评论区咱们聊,咱不是喷子,是想一起把坑踩少点。你说,要是中国车企真的认识到这一点,十年后还能有几个品牌在海外站稳脚吗?我先搁这等你回复。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