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雷军突然在社交平台发文,坦言“从来没有这么艰难”,字里行间透露着疲惫与压力。
这波情绪引爆的背后,是小米汽车近期接连遭遇的舆论危机。
先是SU7 Ultra的“开孔机盖”宣传翻车,被用户质疑“虚假宣传”——此前雷军直播中强调的“风道设计”被官方改口为“装饰性开孔”,最终以赔偿车主2000元草草收场;紧接着,SU7自动驾驶事故导致品牌口碑暴跌,股价狂跌6%,雷军本人更是停更社交账号一个多月,直到最近才低调回归。
而另一边,阿维塔等国产车也因类似问题被贴上“破坏行业形象”的标签,评论区炸锅:“国产车只会玩营销,质量永远追不上吹牛的速度?”
小米这一跤,摔得一点也不冤。
这些年雷军把“互联网思维”玩得风生水起,从“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到直播拧螺丝、亲自开车门的营销名场面,小米确实靠“会说话”赚足了眼球。
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当用户发现SU7引以为傲的“碳纤维双风道”只是个装饰孔,当自动驾驶技术被事故揭开安全短板,曾经追捧“雷式情怀”的粉丝们瞬间清醒——原来天花乱坠的PPT,终究敌不过方向盘上一个扎实的零件。
有人说,小米和阿维塔的争议是国产车的“集体阵痛”。
但我想说,这根本不是技术差距的问题,而是态度陷阱。
雷军一边在工厂拧螺丝作秀,一边放任团队用“赔偿2000块”敷衍用户,这和学霸考前晒熬夜苦读、考后改错题却不认账有什么区别?
国产车总爱抱怨 “消费者不信任”,可当车企把80%的精力砸在造话题、蹭流量上,却连产品说明书上的参数都做不到诚实,又凭什么要求用户为情怀买单?
更扎心的是,这场风波揭开了职场社会的残酷真相:那些工作后总喊 “比上学苦”的人,往往当年就没学会脚踏实地。
雷军早年靠七字诀打下江山,如今却活成了自己口中的 “反面教材”—如果连 “专注产品”的初心都能为营销让路,小米未来还能靠什么立得住脚?
看看评论区高赞发言吧:“我们不怕国产车犯错,怕的是犯错后还要硬凹‘理工男人设’!”
小米困境给所有企业上了一课:营销能造神,也能毁神。
当雷军深夜敲下 “至暗时刻”时,他或许该重新读读自己写的七字诀—用户要的不是真诚信里的华丽排版,而是方向盘上一道安全锁;行业缺的不是什么讲故事老板,而是一种对消费者说真话勇气。
国产车未来,不该毁在 "吹牛一时爽, 翻车火葬场" 的套路上。
如果你也认同 "产品才是硬道理",点赞转发这篇文, 评论区聊聊: 你还会为小米 "情怀营销" 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