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比亚迪时,不少人会好奇:“我这台车是在哪生产的?” 其实比亚迪早已在国内铺开了一张庞大的生产网络,从南方的深圳到北方的郑州,从东部的合肥到西部的西安,不同基地各司其职,共同撑起了年销数百万辆的规模。今天就用大白话盘点比亚迪国内核心生产基地,告诉你不同车型的 “出生地”,顺便揭秘车企疯狂建厂的深层原因,车主和准车主都值得一看!
一、核心基地大盘点:7 大产地分工明确,你的车从这来
比亚迪国内已投产的基地有 7 个核心据点,每个基地都有自己的 “主打车型”,看看你的车对应哪个产地:
1. 深圳基地:“老大哥” 兼 “高端担当”
作为比亚迪的 “发源地”,深圳基地分坪山和深汕两大片区,堪称比亚迪的 “技术心脏”。2007 年投产的坪山基地主攻高端车型,我们熟悉的唐、汉系列就诞生在这里;而 2024 年新投产的深汕基地更厉害,年产能计划冲刺 100 万辆,仰望 U9、腾势 Z9GT 这些百万级高端车都出自这里。去年深汕基地四期建设时,为了赶工期,施工团队 45 天就完成了厂房移交和水电全通,创下了 “深圳速度” 的新纪录。
2. 西安基地:“产能王者”,国民神车摇篮
西安基地是比亚迪目前产能最高的据点,年产能达 120 万辆,比很多车企的全国总产能还高。这个由秦川工厂改造而来的基地,2014 年投产后一路扩建,如今是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这些 “国民神车” 的主要产地,连仰望 U8 这样的硬派越野车也在这里生产。可以说,街上每 3 辆比亚迪里,就有 1 辆来自西安。
3. 合肥基地:“后起之秀”,产能黑马
2022 年才投产的合肥基地堪称 “速度型选手”,目前年产能已达 132 万辆,还在进行三期建设。这里主要生产秦 PLUS DM-i 和驱逐舰 05 等走量车型,凭借长三角的供应链优势,生产效率拉满,成为支撑比亚迪华东市场的核心支柱。
4. 其他关键基地:各有专攻
除了前三名,另外四个基地也各有侧重:
长沙基地(2012 年投产):年产能 90 万辆,主打宋 MAX DM-i、海豚等家用车型,腾势 D9 这款热门 MPV 也从这里下线;
郑州基地(2023 年投产):年产能 100 万辆,专攻宋 Pro DM-i、海豹 DM-i,生产效率高到 “每分钟下线一辆车”;
常州基地(2022 年投产):年产能 40 万辆,是元 PLUS、海豹等新能源车型的核心产地;
襄阳基地(已投产):年产能 30 万辆,除了生产元 PLUS,还是刀片电池的重要生产据点。
二、为啥非要在国内疯狂建厂?这 3 个原因很实在
有人疑惑:越南、东南亚地皮便宜、人工低,比亚迪为啥非要在国内砸钱建工厂?其实背后藏着 3 个很实在的考量,看完你就懂了:
1. 稳就业:给 90 万家庭端上 “家门口的饭碗”
比亚迪现在员工规模达 90 万人,比 A 股第二名车企多出 40 万,仅去年九个月就新招近 20 万人。这些工厂大多建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比如陕西扶风县的工厂直接带动周边十几万人就业,普工月薪四五千、技术工六七千,在当地妥妥的高薪。王传福曾说 “建厂是为了稳住社会饭碗”,确实,不少小镇青年不用再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2. 保供应:“现车管够” 的底气来源
经历过新能源车企 “排队等车” 的人都懂,产能就是竞争力。比亚迪国内规划总产能达 672 万辆,加上海外的 90 万辆,合计 762 万辆,能轻松覆盖未来 3-5 年的销量增长需求。这么做就是为了把 “现车管够” 焊死在招牌上,毕竟问界、小鹏等友商曾因产能不足被用户吐槽,比亚迪这招算是提前布局。
3. 通产业链:就近联动效率更高
汽车生产需要上千个零部件,基地建在国内能快速联动供应链。比如西安基地周边聚集了电池、电机等配套企业,合肥基地依托长三角的电子产业优势,郑州基地靠近中原物流枢纽,这些都能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成本。而且在当地建厂还能更好地对接地方需求,比如拿下公交、出租的采购订单,实现 “以厂换单”。
三、车主关心:买比亚迪时,产地会影响车的质量吗?
很多准车主纠结 “不同产地的车质量有差异吗?”,这里集中解答 2 个常见疑问:
1. 产地不同,质量有区别吗?
完全不用担心!比亚迪实行 “全球统一标准”,不管是深圳还是西安基地,从零部件采购到组装工艺都一模一样。比如秦 PLUS DM-i 不管在合肥还是长沙生产,都要经过 300 多项检测,出厂标准没有任何区别。与其关心产地,不如关注车型配置和提车时间。
2. 怎么查自己的车是哪个基地生产的?
有两个简单方法:一是看购车合同或 “一致性证书”,上面会明确标注 “生产企业” 和地址;二是提车时看车辆铭牌,通常在车门 B 柱或发动机舱内,上面的 “制造国 / 地区” 和 “生产厂” 信息一目了然。比如铭牌写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就是西安基地生产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