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汽车圈最新的大佬排行榜上,竟然冒出一个让不少老外车厂都皱眉的黑马——蜂巢能源。
许多朋友看到新闻标题“蜂巢能源1-7月全球前十企业装机量增速第一,增速723%”,估计跟我一样,先是眉毛一挑:“这玩的是加速器吗?增速近八倍,是真事儿吗?”
这可不是开玩笑,也绝不是P的图。
数据得自SNE这种顶级咨询机构的统计,不是什么谁家小作坊乱写的。
全球电动汽车电池,2025年1-7月的装机量,直接冲上了590.7GWh的大盘。
在这场刺刀见红的进阶对决里,蜂巢能源却能以97.1%的同比增速稳坐增速榜的头把交椅,装机量一脚踩进全球前十。
不过更离谱的是,在中国以外的赛场,蜂巢能源一下把自己送到了全球第八名,还硬生生秀了个723%的同比增长。
有时候看新闻都觉得像在刷剧,剧情反转太快,人家增长都争个百分之三五十,蜂巢能源却直接double triple double跳起来了,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仔细扒一扒蜂巢能源这“火箭般”的成长速度,其实里面藏着不少门道。
大多数人都以为动力电池,就是那一堆大号充电宝,技术差不多,你追我赶谁也分不出高下。
但现实比竞速游戏还复杂,车企们挑电池供应商那个挑剔劲,恨不得拿显微镜精挑细选。
能稳稳当当混进像宝马MINI、Stellantis这些全球豪门车企的供应链,而且成了独家/主力供应商,绝不是拍脑袋就能实现的。
谁去问问身边搞汽车行业的朋友,卡进欧洲高端供应链,尤其是像宝马这样老牌严苛的德国佬,真的一万个难。
他们的测试标准、供应链门槛比菜市场买菜的阿姨还要高上三层楼。
蜂巢能源能做到,光靠嘴皮子可混不下去。
得是货真价实的硬通货。
说白了,蜂巢能源能有今天“咸鱼翻身”“平地起高楼”,分别踩中了三个点——技术创新,全球化合作,还有执行力强到飞起。
先看宝马MINI这个合作。
你要是细想下就会发现,这可不是啥普通项目,蜂巢能源直接成了宝马MINI的独家电池供应商。
这听着好像“唯一指定小黑屋”,但实际含金量大高了。
宝马的要求,懂的都懂;电池安全性、一致性、寿命、技术水平,那个细啊,简直能把螺丝拧成蚊香。
蜂巢能源捣鼓出来的动力电池,不仅技术上打出“新花样”,还保证了批量供货时的稳定和高一致,真的让欧洲供应商那帮老油条都搬小板凳观摩了。
有网友说,一下子叩开了欧洲高端车的大门,是真站在了世界大舞台。
这不是地摊儿上卖“蹦蹦车电池”,真有人家车企愿意把半条命交给你,靠实力吃饭。
然后说Stellantis。
这家伙要不熟悉的,简单理解为和PSA-标致雪铁龙是一家人,不小,巨无霸型人物。
2020年开始,蜂巢能源就跟PSA签了供货协议,一步一步爬上去了。
等于在Stellantis成立后,两边战略合作全方位升级。
不仅仅是你给我点电池那么简单,蜂巢能源还参与到他们的储能新项目,一同搞电动化转型。
要知道,Stellantis旗下品牌老猛了,从菲亚特到标致,能把磷酸铁锂短刀电池全面应用,背后少不了蜂巢的技术队伍拼死开发。
你以为卖点货就万事大吉了?
人家盐城工厂的第三代飞叠技术,成了海外供货的稳定堡垒,产线一批一批打包交付。
不夸张讲,稳定、技术、规模,哪个短了都没戏。
最野的还是蜂巢能源搞定的东南亚市场。
可能有人会问:“东南亚这地方,买电车能卷到哪去?”
别傻了,2025年可是新能源全球红海争夺期,谁先布局,谁就能分块蛋糕。
蜂巢能源憋大招,联手了越南VinFast——这玩意儿有啥厉害?
它在东南亚市场干到45%的占有率,你敢信?
蜂巢能源直接把自家热复合飞叠技术短刀电池打包送去人家Limo Green热销车型,优势啥?
快充还高安全性,寿命还长,就是平时大家说的三高。
技术过硬、合作模式新颖、市场带货强,用实力把整个东盟市场的门板锯开了一大截。
说难听点,同期竞争对手还在各国转悠,蜂巢能源已经和VinFast一起把本地化、全球化玩得溜,一不留神国际朋友圈越做越大。
再瞅一眼装机量排行,全球第八,增速723%,那些老对手都得面面相觑。
但大家都明白,现在的汽车电池江湖,光一招鲜、只靠单一市场已经行不通了。
你得全球供应链铺得下、客户黏得住、技术更不能掉队半步。
蜂巢能源靠什么逆袭?
除了上头说的几家大型车企,其实是底层研发、工艺改进、供应体系的全方位进化。
人家不是“凭运气行走”,是靠撸起袖子死磕技术拼硬件一行一行码出来的。
国际形势紧张,全球化并不友好,但蜂巢能源这步棋走得自信又果断。
而且不是临时抱佛脚,连续几年都埋头苦干调优,自家盐城基地、新技术线都攒足了底气。
瞧着别人动不动就说什么自主可控、弯道超车,在国产电池这事上,蜂巢是真的做出门道来了。
当然,有人说这么高的增速能不能持续,或者未来国外技术封锁压力会不会让蜂巢能源掉队,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微信朋友圈那帮搞技术的私下聊天都表示,这种增速几乎没什么参考模板,属于典型“打破天花板的超常规”。
要说现在这波明星企业,啥最怕?最怕“只热一年”、昙花一现,被技术壁垒拦在门外、国际市场关起门来。
但看目前蜂巢能源的打法,这种麻烦他们早有准备。
一个是持续技术研发不松懈,比如热复合飞叠技术这种硬核创新,还得不断拿出新东西。
另一个是客户结构、海外工厂布局都在同步。
只盯牙口好的大客户是不够的,谁家能扛住“全球化地震”,才是真王者。
现在的新能源赛道,一茬接一茬的好戏,但说到真正有底气在全球转身的,中国企业没几个能玩得那么花,蜂巢能源算是新贵中的尖子。
市场习惯了大厂们稳扎稳打,一下冒出个增速七倍、国际客户大单连发的新面孔,气氛多少有点“起飞”。
但狂欢背后,还是那句话,创新才是王道,供应能力才是底牌,国际战略才是基石。
蜂巢能源的崛起不是偶然,也不是短期的风口收割,而是真金白银、技术创新、市场执行的复合爆发。
它像个新晋“卷王”,用成绩打了那些看低中国动力电池的质疑者一巴掌。
电动化浪潮已至,谁都想占据巨轮前排,但能把车开到世界顶级赛道的,又有几个?
蜂巢能源用几年的光景,实现了从国内小透明到国际大玩家的惊险跳跃。
不妨拭目以待,接下来的新能源球场上,是不是又要见证一次“中国速度”攻城拔寨。
你觉得蜂巢能源这波全球化操作,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持续霸榜?还有哪些国产科技新秀会成为下一个“国际卷王”?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